分享

从“向猝死医生学习”到“强制休息”,点赞背后更应反思

 医家小二 2021-09-14

作者:楚门

最近,一张浙江省海宁市中心医院的《强制休息通知单》火爆了医护朋友圈。

3月11日,普外科医生周伟光就开始有发烧症状,但因为工作都是提前排好的,所以他没敢请假,生怕打扰别人休息。到了13日,他烧到了39.5℃,吃了药后又继续工作。身边的同事看不下去了,通知医院后,由科室下发了这张强制休息通知单。

医院负责人更是表态:医院从不提倡让医生带病工作,接下来,医院会出台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医生生病后的休息,

此事传出后,引来叫好声一片。

类似的事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也发生过。

2018年,麻醉护士宋雪梅在工作过程突然感觉自己喘不上气,还有心悸。她一直坚持到晚饭时,实在撑不住了,于是告诉了主任,请他安排其他麻醉护士接她下班回家休息。

第二日,主任在告示栏发出“警报”:医护带病上班,给予慰问,但不表扬!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7年“向猝死医生学习”风波。安徽省安市裕安区外科医生方培虎,在值班室内猝死,随后当地卫计委发出《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结果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有不少医生愤慨表示,坚决不学习,我要好好活着!

从“向猝死医生学习”,到不表扬带病上班,再到强制休息,可以看出,现在各部门在对医生健康管理上已经越来越人性化了,这是值得点赞的,但同样的,在点赞的背后,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医生健康质量堪忧

2016年,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发起的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医生健康指数总体均值为55.82分(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方式越健康),63.60%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尤其是年龄≤35岁的年轻医生生活方式堪忧;其中,急诊科医生健康指数垫底,肿瘤科、外科、麻醉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医生亦是堪忧。

近年来,医院不断扩张,患者越来越多,医生人数却不见增加,甚至有下降趋势。2017年《The Lancet》公布的一项研究中指出,25-34岁医生的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医生手头上的工作量是越来越大。加上各种职称考试、医院考核、进修学习等等,无不纷纷挤占医生时间,导致医生越来越疲惫。更有医生开玩笑,经常忙的连恋爱都没时间谈了。

除此之外,高风险和高压力的生活,也在不断摧垮医生的健康。

为何医生都不敢休息?

越来越多的医生在忙碌的工作面前,选择了继续带病上班。

2019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朱超左手指骨折后,打了石膏依然坚持给患者手术;

2019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医生黄佳蓉不慎将脚摔伤,考虑到科室繁忙,坚持上班,每天单脚跳工作,接诊上百人;

2018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梁福群医生手术过程中突发阑尾炎,打了止痛针坚持做完手术后,被人送上手术台;

……

大部分人生病之后会选择休息,为什么作为“健康守护神”的医生却依然带病上班?

因为现在各个科室都缺人手,一旦有一个医生休假,就意味着自己的工作量要由别的医生来承担。很多医生心里会过意不去,觉得给别人添麻烦了。加上别的医生对于自己管床的患者并不了解情况,医生也担心在诊疗和用药上会有偏差。譬如,曾有医生休假,另外一个医生给他的患者开了奥美拉唑。由于这个医生并不了解那个患者的情况,不知道患者对奥美拉唑过敏,导致后来闹了一场不小的矛盾。

医生带病工作强制休息应推广

医生带病工作精神可嘉,但不值得提倡。

近年来,医生猝死新闻时常见诸媒体,归根到底,还是医生太疲惫了。带病上班的医生,就好比发动机受损的车子上路,不晓得哪个时候就会抛锚。

此外,医生带病工作,由于身体上的疾病可能会对医生的病情判断造成影响,对于患者而言并非好事。

现代很多媒体会对医生带病上班的行为大肆报道,并冠名“最美医生”,这是对医生的道德绑架。因为医生带病上班本就是不健康的一种行为,大肆报道会让群众觉得,医生带病工作的行为是对的,一旦有医生拒绝,就容易被人拿来做比较。

所以浙江省海宁市中心医院对医生强制休息的做法是正确的,应当点赞并作为全国推广。因为医生的奉献精神不应该是以牺牲医生的健康、家庭为基础。工作就是工作,不要强加一些别的东西在里面,甚至人为设置一些门槛和标准,只有这样才是对医生最好的呵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楚门转载需获授权

本文对你有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