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在怕着什么

 二哥的生活感悟 2021-09-22

9.18国难日,一个值得反思且奋起的日子!

常常有种对生活对社会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忧虑感,但其实工作稳定,家庭稳定,生活稳定,一切循规蹈矩。

我问身边的朋友,和街边的小贩交谈,写信给仰慕的大牛,大家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忧虑。在忧虑生活、在忧虑婚姻,在忧虑孩子、在忧虑职场,这种感觉,与原始人担心饿肚子的感觉很相像。

时代给每个人留下了烙印,留给现代人的就是对不确定的忧虑,我们的祖先们,可以在一个小山村生活一辈子又一辈子,但我们却对一成不变深恶痛绝,三五年都渴望有快速改变。

我猜想自己可能就是这么一种敏感的体质,后来读到了阿德勒的书《自卑与超越》,才发现所有这些忧虑与恐惧的背后隐藏的秘密。

书中认为,生而为人必然面临三道枷锁:工作压力、社会适应、两性冲突。追求的目标就是从事有价值有报酬的职业或工作,建设和谐共存的人际关系,体验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

人生这三座大山,就是所谓生活的“意义”,每一个人都为追寻“意义”而努力奋斗。追寻的过程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有的会让我们无法恰当的适应或应对,甚至对自己产生质疑,以至于靠眼泪和抱怨来奴役自己、奴役他人,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自卑情结的影子,可以说它是如影随形伴我们成长的。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本身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不要认为自卑情结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桎梏,因为自卑感更是我们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自卑,所以奋斗”。

人们总是在不断寻求更加丰富完美的三座大山解决方案,我们也总能找到一个当下临时的解决方案,但又永远不觉得完美,有时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卑感悄然而生。

书中认为,记忆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提示器,记录着有关自己的局限和各种事件的意义。世上没有“偶然的记忆”,每一份记忆,就算是自己视为微不足道的琐事都很重要,只要记得,就说明他们值得记忆,而之所以值得记忆,是因为这些都与我们所设想的生活相关。生命早期的记忆更有其特殊意义,它体现了个人生命观的基本准则,可以看到个人发展的起点究竟是什么,它以最本源的状态和最简单的表达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迷茫不可怕,自卑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去了解自己,从记忆中寻找答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书中认为,“合作”是从“自卑”通往“超越”的最优路径。人生的旅途需要明朗、需要色彩、需要远方,更需要合作,我们应当正确处理自卑情结,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合作、超越自卑,从而去感受人生意义、实现自我突破、创造社会价值。

关于自卑的定义,书中认为,如果一个问题出现,某个人对此无法适应或无法应付,并强调确信自己无法解决,这表现的就是自卑情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