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自卑只是你的主观臆想?

 新用户4169eMl8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没有自信就是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价值。我曾经非常自卑,一没相貌二没身高三没钱。

我以为我会一直自卑下去,直到我看了岸见一郎写的《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我释怀了。

《被讨厌的勇气》真是一本好书。它以哲人和青年人对话的方式,给读者上了一堂“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书里关于自卑的论述让我有种觉悟的感觉。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一种主观臆造。

为什么呢?

阿德勒自身的经历就诠释了这个观点。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佛洛依德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阿德勒是与佛洛依德、荣格并列的三大巨头之一。

可是,阿德勒从小个小、驼背、成绩不好。长辈常把他与高大帅气的哥哥相比较,让他倍感自卑。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去世。

后来阿德勒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战胜了自卑,实现了人生逆袭。

自卑源于主观臆造

我们之所以自卑是源于他人比较和期待。比如身高焦虑。因身高而自卑是主观上的自卑感,并非身高本身具有劣等性。

身高无法改变,关键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高并赋予什么样的价值观。

如果没有比较的对象,就不会有身高方面的自卑感。

可是人不可能独自一人存在于宇宙之中,因此就会存在比较。

身高偏高的人会给人天然震慑感,而身高偏低的人则让人感觉轻松或者没有震慑感,从这一点来看,缺点也就变成了优点。

由此可见,自卑感是一种主观臆造。


自卑情结是不愿意改变的借口

书里指出,人类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都具有希望进步、追求优越性的普遍欲求。人们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若无法达成目标则会产生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人类健康、努力和进步的激励因素,是人类成长的催化剂。

也就是说,在自卑的刺激下,通过有效的努力,我们是可以改变现状的。

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消极地断定自己不行或者认为现实无法改变,这种把自卑作为借口的情况就不是自卑,而是自卑情结了。
“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我无法成功”,“因为我不会说话,所以我难以升职”等等一类的想法,就是自卑情结。

阿德勒将这种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强行解释成有重大因果关系的论调,称为“外部因果律”。

“外部因果律”的本质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不想真正努力。

不愿意跳出舒适圈、安于现状的人,通常缺乏改变生活的勇气。


如何走出自卑和焦虑?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胡慎之在《在人际关系中成长》这本书里的建议。

1.正确看待得与失

只关注“失”会变得消极和失落,若把关注点放在“得”上则会获得更多满足感。比如全职妈妈虽然失去了工作,可是收获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和做母亲的经验。

2.别太在乎自我价值感低这件事

“自我价值感低,主要是因为自身的经历,更多的是由成长环境而非自身原因造成的,不该把责任都归于自己。”——胡慎之,《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自我价值感低可以改善,不断肯定自己,认同自己,安抚自己就能改善。

3.直面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焦虑无法完全避免,正确的做法是带着这种焦虑正常生活,多与外界接触,走出逃避和封闭模式。

4.对外界和他人保持好奇心

不要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兴趣,保持接触和交流,带着问题继续生活,直面问题,慢慢解决问题。

对于自卑,改变自己看待“自卑”的态度,就可以获得重新追求进步和幸福的勇气。

你认为呢?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