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上总出汗是什么出问题?医圣张仲景这样治

 mbqymbqy 2021-09-23

小编导读

今天说的头上出汗,不是运动或者天热时的正常出汗,而是头部的异常汗出,且出汗部位只有头部。在《伤寒论》中,对于这种情况细分为“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但头汗出”“头微汗出”“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5种,医圣张仲景认为其中的机理各有不同。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前两种情况的病机和治法。

1.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

(1)火劫热盛津伤

第111条云:“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误以火劫发汗的变证及预后。太阳中风,治疗应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却误用火劫强行发汗以求速愈,风为阳邪,火亦属阳,二阳相并,使其里热亢盛,迫津外出,当周身汗出,而今火邪伤津,津亏液少,不能遍布全身,故“但头汗出,剂颈而还”。

(2)湿热熏蒸

第134条云:“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此条为论下后未成结胸证,热与湿合而蕴郁成发黄的病证。太阳病误下后因热入中焦与湿邪相合,熏灼肝胆形成发黄证。热为阳邪,蒸腾于上,迫津外泄,但因热为湿遏,不能全身汗出,故汗出见于纯阳之位,即“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

第236条云:“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本条为辨阳明湿热蕴结在里发黄的证治。讲述了阳明病湿热相搏,热性上蒸,但因湿之黏腻纠缠而不得宣泄,湿将热裹,则“但头汗出,剂颈而还,余处无汗”,但头汗出反映了湿热交阻的病机,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使胶结的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热清湿祛则“但头汗出”自止。

图片

2.但头汗出

(1)枢机不利,水饮内结

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本条为少阳病枢机不利兼水饮内结的证治,少阳胆气不疏,三焦水道不畅,决渎失职,水饮内停相结,阳郁不得外越,上蒸于头,则见头汗出而身无汗。治疗当和解枢机,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使少阳枢机和畅,内停之水饮得以温化,郁阻之阳气不再上蒸津液,“但头汗出”一症自除。

(2)枢机不利,阳郁气滞

第148条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本条论述阳微结的脉证,其病机为阳郁气滞,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血不畅。伤寒五六日,表邪逐渐由表入里,在此过程中正邪交争,阳气内郁,内有郁热熏蒸于上,故见头汗出。治疗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宣通内外,既能透达在外表邪,又能清解在里郁热,则“头汗出”病解。

(3)阳明热盛,血热稽留

第216条云:“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其病机为阳明热盛,热入血室。其血中之热不能透发于外而熏蒸于上,则可见但头汗出。治疗上,行针刺疗法,热则泄之,使邪热随汗而快速散去,则病解。

(4)阳明误下,余邪内扰

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本条为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阳明病下后,余热未尽,郁热留扰胸膈,弥散在体内熏蒸而上,不能全身作汗,故见“但头汗出”。治疗用栀子豉汤,栀子苦寒,清热除烦;豆豉其性轻浮,以宣透解郁。二药配伍,清宣胸中郁热,邪去热解,则病自安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