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为啥不能写简体?

 不易齋2 2021-09-25
在现代汉语的简化字时代
书法创作必然要遇到
简化字问题
然而,书法创作用繁体字
是书法界普遍赞同的观点
“识繁用繁”
也成为了很多书法人
甚至学者的强烈呼声

图片

简化字由来已久
现代汉语的简化字
绝大部分是继承了
从先秦一直到明清的简体字
根据姚菲
《<简化字总表>所收简化字研究》
一文的研究
《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一共有两类:
第一类,继承而来的简化字
共有295个
第二类,新造字
这一类简化字
古籍文献中没有收录
多为现代新造形声字
少数为会意字

图片

古代的经典碑帖和典籍中
有大量的简化字
且往往自有渊源
分为以下几类

 1、来自古字的简化字 

这一类简化字直接沿用了
笔画较少的古字
例如
“礼”,今为“禮”的简化字
实际上,“礼”是古文
与“禮”是异体字关系
《说文》中明确记载
“禮”是正体,“礼”是古文
“礼”是楷化写法
《颜真卿书干禄字书》明确记载:
“禮礼并正”
这说明,在唐代
“礼”与“禮”都是正字了

图片

依次出自《衡方碑》、王羲之、

《爨宝子碑》、虞世南、柳公权、董其昌


“弃”,今为“棄”的简化字
“弃”是古文
与“棄”是异体字关系

图片
依次出自《郭店楚简》、米芾、董其昌

“向”字,今为“嚮”的简化字
古时两个字已经混用
二者互为古今字关系

图片

甲骨文、铭文和《说文》都是简写

“号”字,今为“號”的简化字
《段注》:“凡啼號字,古作号”
可见古代存在大量
写作简化字“号”的现象

图片

依次出自《苏孝慈墓志》、国诠《善见律》
褚遂良和颜真卿《多宝塔》

 2、来自俗字的简化字 

简化字有很大部分
直接继承了古代俗字
古代经典碑帖中
有很多来自俗字的简化字
例如
“乱”,今为“亂”的简化字
《颜真卿书干禄字书》中
明确标记“乱”是“亂”的俗字

图片依次出自魏碑、欧阳询、唐人和米芾


“万字,今为“萬”的简化字
《玉篇·方部》
“万,俗萬字。十千也”

图片

依次出自《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
柳公权、褚遂良

 3、来自草书的简化字 

自民国以来
不少学者推崇
从草书尤其章草中
继承简化字
章太炎、钱玄同提出的
把章草作为简化字的观点
被建国以后的简化字方案采纳
例如
“頭”、“學”、“實”、“長”、“书”、
“専”、“東”、“為”、“称”等
都是由经典草书写法简化而来

图片

 4、来自假借字的简化字 

建国以后的简化字
有些直接继承
古代笔画较少的假借字
例如
“洒”,今为“灑”的简化字
“洒”字的读音是“洗”(xǐ)
而不是sǎ
《段注》云:
“洒灑本殊义而双声,故相假借”
即后来“洒”被假借为“灑”(sǎ)
而“洗”(xǐ)反而不用了
古代书法家常常“洒”“灑”混用

图片

米芾、蔡襄的写法


“尔”,今为“爾”的简化字
《段注》云“尔”字:
“后世多以爾字为之”
古代法帖中
常见到简化字“尔”字

图片依次出自颜真卿《祭侄稿》

陆柬之《文赋》和赵孟頫《洛神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