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乐界的“叛逆大师”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9-25
图片
图片
图片

GULDA

他喜欢带犹太小帽,衣束不拘小节

他是钢琴女祭司阿格里奇的老师

他的贝多芬作品演绎被后人封神

但他偏偏钟情于爵士

是古典音乐界的“叛逆大师

他是古尔达

01.

成长经历


图片

Friedrich Gulda

古尔达生于维也纳 ,其父亲是一位老师。古尔达从7岁开始学琴。16岁那年,他在日内瓦赢得他的第一项国际钢琴竞赛,旋即展开世界钢琴演奏会之旅。20岁的古尔达即能够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弹奏全本的贝多芬奏鸣曲,因此被称为杰出的贝多芬钢琴演奏家。

古尔达结过两次婚,有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孩子是钢琴家,而古尔达的第二任妻子佑子·古尔达 (Yuko Gulda,日本人,旧姓胁山)也是一位钢琴家。虽然古尔达并不喜欢教钢琴,但他在维也纳也指导过一些学生,其中包括玛塔·阿格里奇。

1950年代之后,古尔达开始接触爵士乐,并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1956 年,他在美国新港爵士音乐节演出,随后又到美国爵士之都巴德兰特演奏。他不但写了很多的爵士乐曲,协助创立欧洲爵士交响乐团与即兴音乐学校,后来也开始在 自己的演奏会中融合了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曲目。

然而这些在 1970 年代的混合音乐会并未受到高评价。1982年他与爵士钢琴家 Chick Corea 开始合作,两人推出了一张混合爵士与古典乐风格,漫长的即兴演奏曲专辑 “The Meeting”。 

此外,他也实验过用改装的大键琴 演奏巴赫的曲目。然而,这些表演,以及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并没有让他成为特别成功的跨界演奏家 ,反而获得“恐怖主义钢琴家”的昵称。

1999 年三月,出现谣言表示深居简出的古尔达已去世,数日后却又“复活”而令人错愕。不到一年之后,古尔达就真的因为心脏病发而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02.

对其巴赫作品的评价

作为一个擅长演奏巴赫作品的钢琴家,他展现出清晰、空灵的显著风格,个性十足,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人这样评价到:古尔达的基本形象不是激情、浪漫的,而是清澄、透明、幻想的。他所弹出的音符,没有浑厚的立体感,而是具有一种透明感;没有微妙的、明暗变化的色彩,而是一种纯净的光辉;没有细腻的抒情,而是偏于富于空灵的幻想。从演奏技术上来说,他相对忽视音色和音效的纵深感,着重把握节奏和线条,以线条的水平运动为核心,来实现音乐的表现力,具有冼练、明澈的效果,也很庄重、和谐。

具体说来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强调节奏的准确性和弹性,因为忽视了立体性和色彩性之后,在更为单纯、朴素的线条中保持严谨、有力的结构感,便显得更为重要;二是乐句的分句、意义表现得非常清晰,就仿佛去除了浮叶而使主干的存在显得简单明了;三是乐句的运动非常流畅、自然、有力,没有那种表面化的情绪;四是伴奏音型、副次声部的线条运动受到重视,与主声部旋律构成较平等的关系。

古尔达演奏的《平均律》,令人陶醉地籍音乐展现了蕴含万物精神的抽象世界--一个透过人性、人情看到的世界,一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世界,一个透露出万物本然的岸然存在的世界,一个于巴赫中看见上帝的世界。这一点与贝多芬在谈及《平均律》时的感受是如此地相似:这一切本来就是这样的,原来的,自在的,他早已存在,如同那波恩附近的七大山峰,安静而强大,又如同波恩城边的莱茵河水,永远在那里流动。



03.

大师经典演绎

莫扎特奏鸣曲 K332

23:11

古尔达演奏莫扎特奏鸣曲K332

这是一首带爵士味道的莫扎特,装饰音不按谱子来,古尔达会即兴发挥一些装饰音。这在一众学院派的演绎中,反倒让人耳目一新。曲风清新脱俗,触键音色透亮堪称一绝。跳音轻盈且干脆利落,跑动迅疾,拥有极强的技术和控制力。第二乐章慢段落中,音色犹如蒙上一层雾,犹抱琵琶半遮面,晶莹剔透。第三乐章爵士味道最为明显,爵士和古典的两者结合带来不一样的莫扎特。

莫扎特奏鸣曲 K.330

26:23

古尔达演奏莫扎特奏鸣曲K.330

古尔达手下的莫扎特欢乐纯真,天真率直又带着一丝丝俏皮,活泼阳光。触键的音色犹如珍珠,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敏捷的颤音可反映古尔达的高超技术。古尔达的莫扎特,一切都是刚刚好。众所周知古尔达的曲风自由奔放,特立独行,是不能驯服的野马。而他的莫扎特行云流水,较正常版本较快,有琴人合一的境界。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第一乐章

08:35

古尔达演奏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

比较一下,很容易就从阿格里奇的演绎中寻找到古尔达的影子,而古尔达也是演绎贝多芬权威中的权威。这首热情奏鸣曲是小编最为喜欢的版本。古尔达速度偏快且敏捷,音色圆润,下键干脆果断。而跳出来观大局,会发现这首奏鸣曲被古尔达演绎得层次分明,轻响对比突出,有张力且有戏剧性,听起来很舒服也很爽耳。

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04:34

古尔达演奏巴赫 《十二平均律》

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 BWV.846

和古尔德的小跳音处理相比,古尔达这首前奏曲要中规中矩很多。音色如同水晶一般剔透,在前奏曲中弹出了四季变换的感觉,非常有意境。触键比一般钢琴家要硬一些,速度偏快。全曲都使用踏板,声音共鸣比较响一些。

这首赋格声部线条被演绎得十分清晰,层次分明。整个曲子在古尔达的掌控之下,他对于音符是温柔的抚摸,每一个音都胸有成竹。且每一个音都有古尔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巴赫作品朝圣的凝重虔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