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论治上热下寒、内热外凉证

 柠檬猪nyzbh9re 2021-09-26

“上热”表现为: 头晕,头痛,面部痤疮,反复口腔溃疡或迁延不愈,鼻息热,烘热汗出,眠差,多梦,易醒,耳鸣,心悸,心烦,胃脘胀,胸闷,舌红,查体见双侧眼睑红,咽后壁红或者暗红,或有滤泡。“下寒”表现为: 大便溏或不成形,畏寒,小便清长,白带清稀,痛经,小腹冷,月经延后,血色暗红有块,腰以下凉等。“内热”表现为: 口干,口苦,欲冷饮,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呃逆,胃脘嘈杂,食后胃脘胀,胸闷,胸中热,心慌,大便干,舌红,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弦细等。“外凉”表现为: 腰腹凉,手足凉,头部或后背怕风怕冷。姜良铎教授认为只要兼具以上症状均可诊断。

姜良铎教授认为上热下寒、内热外凉证的病机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素体虚弱、劳逸失度等各种原因引起阳气郁于内不能外达体表而产生气机不畅,寒热错杂,故而导致三焦郁滞不通。所用方剂由柴胡桂枝汤加减化裁而来,柴胡桂枝汤是由半量的小柴胡汤加半量的桂枝汤组成。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有调枢机作用,能开足少阳胆经的表里枢机,三焦得通,肝胆得调,则脾胃得运; 而桂枝汤调和营卫,主要作用是开手少阳三焦经的上下枢机,营卫得和,则阴阳得平。所以应用此方可以使全身经络畅通、气机流畅。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为要,清热、通阳、柔肝和血为主。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再加上瓜蒌、枳实、枳壳、陈皮等。

患者,女,28 岁。2013 年 11 月 8 日初诊。主诉: 失眠,双足凉 2 年。现病史: 患者诉 2 年来,因工作压力大,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手心燥热,腰以下怕冷,尤其双足冰凉,纳食可,大便每日 3 ~ 4次,便溏,小便黄,乏力,口干,口苦,口气热,反复口腔溃疡,饮食不调时出现右侧胸疼,持续 20 ~ 30min。月经周期 28 ~ 30 d,经期 7 d,经行第 2 ~ 3 天伴腹痛,量多,有血块。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既往史: 颜面起褐色斑 10 年。辨证: 气血违和、三焦经络瘀滞不通、内热外凉、上热下寒。处方: 柴胡 15 g,桑枝 30 g,桂枝 30 g,生石膏( 先下) 30 g,知母 10 g,生姜 10 g,大枣 15 g,桑叶 15 g,党参 15 g,珍珠粉( 冲) 1. 2 g,莲子芯 5 g,灵芝 9 g,合欢皮 15 g,当归15 g,香附 10 g,生地 15 g,牡丹皮 12 g,连翘 15 g,知母 10 g,荆芥 10 g,全蝎 6 g,枳实 15 g,枳壳 15 g,天麻 15 g,川楝子 10 g,延胡索 10 g,生麦芽 30 g,紫河车 15 g。14 剂,水煎服。2013 年 11 月 22 日二诊,失眠、双足凉、口干口苦、头晕均有明显好转,口腔溃疡未再发作,但月经第 2 ~ 3 天仍有腹痛,时有耳鸣,大便成形,每日 3 ~ 4 次,小便正常。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加艾叶炭 6 g、阿胶 15 g,当归剂量改为 30 g。14 剂,水煎服。经此法调治 2 个月余,患者睡眠正常,双足凉、头晕消失,口腔溃疡再未发作,经行无腹痛。

按: 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血得静,则卫阳能入于阴。患者由于工作原因长期熬夜,耗伤心血,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纳少,生化之源不足,故血虚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致心神不安,心血不静,而成不寐。脾气不运,中焦气机不畅,导致三焦郁滞不通,气滞久而化火,则口干、口苦、胸痛、口气热,阳气不能外达则手脚凉。颜面起褐色斑 10 年,经行第 2 ~ 3 天伴腹痛,有血块,源于气血不和,气滞则血瘀。四诊合参,辨证为气血违和、三焦经络郁滞不通、内热外凉、上热下寒。虽然此病为本虚标实,但是主要病机在于气机郁滞不通,所以治疗时以调畅三焦气机为首要,用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枳实、枳壳、香附宽中理气,生石膏、知母泄里热,姜、枣调护胃气,使后天之本恢复健运,紫河车培补元气,借生麦芽之升浮之气通少阳,桂枝与桑枝还能通肢节,灵芝、合欢皮、珍珠粉宁心安神助眠,莲子芯清心火,全蝎破血逐瘀消斑。二诊时头晕、失眠好转,怕冷减轻,运用通调三焦气机之法见效,加阿胶、当归加量以加强补血活血和血之力。

本文节选自第 24 卷第 4 期 2017 年 7 月《现代中医临床》之《姜良铎教授辨证论治上热下寒、内热外凉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