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研完全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Tsgshuisheng 2021-09-30

摘要:我们害怕不确定,害怕未知,所以总在某个阶段追求某种“暂时的确定性”来抚慰自己,让自己暂时安心,却不知这种“暂时的确定”却让自己放弃了很多在不确定中挑战自我、塑造自我、饱满自我的机会。我总觉得,真正的优秀,不是被模子刻出来,不是追求一个阶段别人艳羡的、确定的“成就”,而总能为下一个阶段更大的成就做着准备。不是拼那些“临时的荣耀”,而在意那些能让自己恒久获得滋养的深沉价值。

   吐槽青年出品

这两天各校保研成绩出炉,朋友圈看到了很多同学晒的“待录取通知”,憋了三年多的低调,学霸终于可以肆意地狂欢一下。很为他们高兴,三年的努力,提前拿到理想专业的入场券,获得了一份阶段性的确定性,赢得大半年的轻松时间。给好几个同学写了推荐信,挺不错,几个都成功了。我对一个成功保送到某名校新闻学院的学生说,拼到了保送名额,然后呢?接下来该好好读几本书了!成功保研带给你的喜悦感、轻松感、确定性不会太长时间,为了这个绩点你牺牲了很多,大四千万不能报复性地浪下去,把错过的那些人文经典啃几本。

绩点与保研捆绑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拼绩点就是拼那么几个保研名额,小数点后几位数都要血拼。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晒通知,有人心态崩了,说三年的努力白废了。目睹这种绩点血拼的下届学生,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一个平常写了很多评论、实习表现非常不错的学生,开学第一次班会后非常焦虑。本来她是第一名,可没想到,最新绩点统计显示,她以0.01分之差落到了后面,科研加分还可能让这个差距加大。一向淡定的她,也非常不淡定了。

我跟她分享几个经验,生活和学习中受到某种挫折,觉得困在某个“系统”中无法自拔时,可能做这两件事:第一,去爬山,登到高处看看地面,心胸会开阔很多,大地不过是天空的一部分,是浩瀚星空下的一条线,你生活的那个地方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点,世界太大了。第二,尝试站到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看看今天的自己,才能看得更通透,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眼前让自己焦虑不堪之物,在5年后看来实在微不足道。这种空间-时间的陌生化,主要是让自己能跳出眼前之物之困,不被困在“内卷系统”中。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保研是支配大学前三年生命世界的最重要目标,这个单一的目标驱使着自己一分一分地拼。其实,保研完全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将之当作惟一目标时,可能看不清,回头看时可能看得更清楚,没保上,可以考。考不上,可以工作。工作几年后,还可以考研。保研带来的优越感,维持不了多久,进入研究生学习后,没人关心你是考的还是保的,找工作时没人会问你当初是保研还是考研。保研只是,可以免试继续读几年书,一个阶段性的确定性,这个成果并没有“赢在起跑线”的意义,一年短暂的轻松后又是新的起跑线,无法抢跑,优势清除,从零开始。相比带着诸多不确定的考研,保研是在这个阶段提前锁定了一种“可以继续读三年书”的确定性,很快就形成新的不确定性。

我很佩服一个学生,拥有名校的保研资格,别人为这个名额争破了脑袋,她最终放弃了这个资格。她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发现,自己可能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想考另一个学校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祝贺她,作出这种放弃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委屈自己的兴趣,不去拼抢那种在别人看来很珍贵、自己却不喜欢的东西。我跟她说,比获得“别人看来很珍贵的东西”重要得多的是,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所热爱的,然后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内卷可怕之处在于,追求别人所追求的,欲望别人所欲望的,得到又如何呢?结果可能是“虚无”。

保研,是很好的事,如果能得到这个机会,蛮不错啊。但保研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不值得把四年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不值得为绩点卷空自己。如果心态崩于没有保研成功,觉得自己前三年的努力就白费了,那么,这书真白读了,这样的大学是失败的。这样为了这个单一目标的努力即使“成功”了,也是失败的。西美尔说,什么是价值啊?所有的价值,说它们是有价值的,这是在“只有通过抛弃其他的价值”而获得这些价值的意义上而言的,正是“获得某些东西的迂回曲折”,才是人们把它们“看成是有价值的原因”。——为了某个暂时的“确定性”,放弃了那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兴趣,读书,爱情,看世界,专业实践,太不值得了。

保研与读书并不对立,但很容易使读书功利化工具化,成为精致的绩点算计。我们害怕不确定,害怕未知,所以总在某个阶段追求某种“暂时的确定性”来抚慰自己,让自己暂时安心,却不知这种“暂时的确定”却让自己放弃了很多在不确定中挑战自我、塑造自我、饱满自我的机会。我总觉得,真正的优秀,不是被模子刻出来,不是追求一个阶段别人艳羡的、确定的“成就”,而总能为下一个阶段更大的成就做着准备。不是拼那些“临时的荣耀”,而在意那些能让自己恒久获得滋养的深沉价值。

这些可以安身立命的深沉价值,也许才可能让自己免于焦虑。学新闻的似乎比其他专业更容易焦虑内卷,总被最新事物所卷,出现一个新技术新概念,就争先恐后地涌上去。有学生问我,你会算法吗?我说“不会”。那为什么不学,我说,你以为你可以学会吗?你会剪辑短视频吗?我说“不会”。你会“操纵无人机”吗?我说“不会”。那为什么不学呢?我说:我坚持写了20年的评论,就是为了让自己有资本不去学那些“新东西”。而让“新东西”追着我,把我的评论转化成视频、语音、全媒体呈现。

比保研、考研、读博重要得多的是,找到自己安身立命所爱,这是最根本的“确定性”,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掌握核心知识,打深井,同时又不成为“井底之蛙”。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来了!分享对话的思维方法,与时代对话,对舆论水温对话,与不同观点对话,与人心对话。这是一本以“批判性思维去驱动写作”的评论案例库,也是一本贯穿着写作方法的思想总结。以那些熟悉的时事去锻炼看问题的角度,去理解我们身处的社会,去驾驭写作,驱动我们作为写作人、应试人、公共人的表达欲。评论写作不只是用于考试提分,或者在辩论和讲理中处于优势,也是日常沟通和公民素养很重要的一部分。本书的签章版已在当当网优惠开售,送签名明信片。

曹林评论写作直播课系列

在近20年的评论写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在几大名校10年来的评论教学中,我把这些经验梳理和萃取出来,形成一些方法论层面的技巧,适合高考议论文、考研评论、申论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欢迎进入千聊“评论员曹林的直播间”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