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小青龙汤使用情况

 嵩风阁 2021-10-01

40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端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尧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证状,这个条文用六经辨证的观点来看既有太阳表不解,还有阳明胃不降。太阳伤寒表不解,寒气使毛孔收缩关闭,就会有无汗发烧气喘的麻黄汤证,气化不利则津液不能上承,可能会口渴。阳明胃不降,“心下有水气”,心下就是胃,胃里有水气潴留,气逆则会出现干呕、噎气。

图片

《黄帝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小青龙汤实践证明,凡是那种咳白痰,或者在夜里睡觉时咳个不停,痰很多,这就是水气射肺部形成了寒痰,那么胃中停饮不降,废水就不能正常从小便出去,也会少腹满,而阳气虚的人则会拉肚子。

我们再来看看小青龙汤这个方子,桂枝、甘草帮恢复中丹田的阳气,麻黄解表,细辛是把下丹田的能量往上提,而五味子是酸收的,一个放一个收,左升右降,桂、草、麻、辛是升的,芍药、半夏、五味子是降的,把肺、胃的气收住,使水汽往下降,还有干姜温胃,把里面的水气化,甘草调和诸药,既可以与阳药配合辛甘化阳,也可以与阴药配合酸甘化阴,组方的用意就是外解表寒、内化水饮,它的特点是治水,与大青龙汤刚好相反,大青龙汤是气的,以辛散为主,麻黄用到六两,加石膏以清烦热,小青龙汤麻黄只用到三两,加酸收的药以安肺止咳,它们相同的地方是都有外寒,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有寒痰而咳嗽,一个有内热烦躁,五行中青龙属东方主升,青龙同时又有兴云布雨的功能,所以大青龙治气,小青龙治水。

图片

仲景指出了无汗伤寒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病势,小青龙汤完全是内外一片寒象,水不得化上逆成咳,而大青龙汤则是外寒里热面烦躁。小青龙汤是用干姜、辛温阳化水,芍药、五味子酸收静肺,半夏化痰降逆,麻、桂升阻解表,不用杏仁是因为有寒饮需要收肺,而不需要润肺,小青龙汤的这些药在中丹田、下丹田、水谷之海的布局层次分明,非常经典。

41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当病人服小青龙汤,从口不渴到口渴,说明温中散水的作用现出来了,所以说“欲解也”。还要继续用药吗?如果小青龙汤的证状还在,还有发烧咳嗽,可以继续使用,但一般握的原则是病十去其八就不用药了,让身体有自我修复的机会,或者要加减药,否则水气已化,继续发汗,就会伤阴了。

声明信息:

本文摘编自谢国仲解读伤寒论《医圣心印》(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篇幅有限,仅摘选部分,若需全篇阅读,可购买书籍。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

 谢国仲老师 

拜武当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七代传人周高仙道长门下,修习武当中和派性命双修丹法,悟得甚深妙义。后隐居山林数载,并辗转各地禅、道、密参学专修。

◆ 在院校任教十年;志于修行,兼通歧黄之道、医药之理,救治疑难广布道心,近年常居江南掩门讲学著书

◆ 著有《黄帝人生观》《老子禅解》《庄子玄解》与《医圣心印》等书

◆百草箱国医班教授,主讲国医班五运六气课程;研修班传统文化实修实证研修课

图片

中医在千年来的传承下,已经走过了很多人的经验体悟,花开万家,前人经验对于我们现在学中医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希望开启一个新的栏目“中医大观园”,与朋友们,一起博采众长,体悟自己的中医路。本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伤寒论》。

学中医就是学一切

国医三年班欢迎你


学制三年,系统性地学习中医理论,以四大经典为基础,学习期间还将安排与课程相结合的健康养生营、草药游学、药房体验、临床跟诊实习等实践内容。

所学内容回归经典,回归传统中医,理解并实践中医的系统观与整体观,为将来有临床学习需求及深入学习中医文化的学人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五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五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