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了父母后,为什么总对孩子发脾气?

 激扬文字 2021-10-01

以下文章来源于壹心理 ,作者壹心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壹心理

(ID:yixinligongkaike)

壹心理主笔团:小七

今天,想和你聊聊:那些 ' 育儿焦虑 ' 的父母

《养育者》第一季,豆瓣评分 8.4。

每个父母看完后,都直呼共鸣。

主人公保罗是一个特别喜欢小孩的男人。

他会设计各种游戏虏获孩子的心,能跟各种孩子玩在一起。

他一直梦寐以求可以有自己的孩子。

可就在如愿以偿做了父亲之后,保罗却发现,一切没有那么简单。

面对孩子,他的脾气越来越差,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永无止境的噪声让他分外烦躁,虽然在内心默念了几十遍不要生气,要温柔,要做个好父亲。

可还是会忍不住破口大骂。

尽管每次跟孩子大吼完,保罗都会后悔,会道歉,可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住。

如此往复。

每天都陷在 ' 发飙 + 自责 + 自我教导 + 继续发飙 ' 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

后来,他甚至开始自我怀疑,还去看了心理医生,他问医生:

' 为什么我总是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当了父母之后,

真的会更容易生气

' 当父母之前我脾气挺好的呀,现在怎么这么暴躁?'

这几乎是每个父母都会面临的感慨。

的确,当了父母之后,人的情绪会变得难以控制。

第一个让爸妈们发脾气的原因,通常是挫败感。

初为人父人母,面对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都会手足无措。

就好比剧中的保罗,在孩子出院的第一个晚上,他就失眠了。

他的妻子提醒他,不要对宝宝发脾气,他否认说我没有。

可是,当好不容易哄睡着的宝宝,刚放下去就又开始啼哭。

这个已经严重失眠的父亲,忍不住开始破口大骂:

' 我连这个小娃娃都搞不定,我也太废物了。'

眼前这个小不点,让这位自以为成熟的男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而这种挫败感,正是他愤怒的来源。

随着孩子长大,这种挫败感还有很多,比如:

面对一个乱发脾气的孩子,你怎么哄怎么教育都没有用;

面对一个厌学的孩子,你花再多钱进好学校请好老师,似乎也并不奏效……

在孩子身上遭遇的挫败感,远比工作中要更打击人。

因此,父母们习惯了动不动就发脾气,恨不得把这种挫败感全部发泄出来,最好能一下子吓住这个搞不定的小家伙。

除了挫败感,另一个容易引起爸妈发脾气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方面的。

研究发现,在孩子出生前后,父母体内的催产素水平普遍会提高,它让父母对婴儿的反应更敏感。

更容易听到孩子们的哭声,更容易因为孩子发出的信号而紧张,等等。

曾经倒头就一觉到天亮,如今孩子一个翻身,就猛然惊醒;

曾经大大咧咧,如今对孩子的一切,过目不忘。

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

但同时,也给了父母更大的压力。

剧中有一集让人印象深刻。

保罗第二天六点多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可是都凌晨 2 点了,孩子们还是不肯睡觉。

他和妻子只好轮流起来哄。

说好每个人睡 90 分钟,但轮到保罗休息的时候,他压根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孩子的喊叫声。

简直让人抓狂。

另外,研究还表明:

对于一个母亲而言,要处理的事物越繁杂、工作记忆容量越小,就越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而相较于生孩子之前,生孩子以后,生活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多了太多。

以前要出门,带手机就够了;如今出门,一辆婴儿车外带一个妈妈包,里面是几十种不同作用的物品。

这种大脑超负荷的感觉,会直接导致我们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发脾气。

发火后的自责,更要命

事实上,对父母来说,最折磨的或许还不是发脾气。

而是发脾气之后,强烈的自责。

尤其是信息发达的今天,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前,就开始接触各种 ' 育儿知识 '。

都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也知道父母情绪稳定对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可结果是:知道的越多,越痛苦。

剧中的保罗,每次面对孩子前,他都要像念咒语一样对自己念:不要生气,如果你发火,你会更自责……

可往往一推开门,还是没忍住。

于是,发完脾气的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为什么我总是对孩子发脾气?

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温柔的好爸爸?

为什么我要伤害我的孩子们?

相较发火本身,这种自责,其实才是引发 ' 父母育儿焦虑 ' 最直接的导火索。

最后,保罗只好去看了心理医生。

然而,一项研究发现:

那些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们,往往伴随严重的自责,而这种自责反过来,会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如今,似乎全社会都在关注受父母情绪影响的孩子。

可对于父母们的情绪,以及他们的负担,却关心甚少。

他们真的需要自责吗?

不发火的,才是好父母吗

' 家长爱发火,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都有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 '

……

这样的教导充斥着父母们的朋友圈。

客观上,父母们面临了更大的情绪压力,可内心还要拼命压抑,避免让自己产生自责,更要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似乎不发火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是不是这样呢?

加拿大华盛顿州立大学的 Sara Waters 和同事们,邀请了 107 名家长和孩子参与了一项实验。

参与者列出了最容易引起亲子矛盾的 5 件事,然后把孩子和家长分开。

首先,让家长去完成一项压力较大的任务,例如演讲等。

此时,研究人员会测量家长的一些生理指标。

当指标显示,家长已经处于一定压力下时,他们被要求立刻回到孩子所在的房间,跟孩子讨论那 5 件事。

此时,这些家长被分成了两组:

一组家长会尽量保持平静,压抑自己的情绪,跟孩子温柔讨论;

另一组家长则顺其自然,该发火就发火,该冷静就冷静。

结果发现:情绪压抑组的家长跟孩子之间显得更疏远,彼此之间的互动也没有热情。

也就是说,家长刻意压抑情绪,反而会让孩子们觉得不真实、不亲切。

这是一项实验室的研究,你或许会质疑它在生活中的真实性。

下面,我们来看另外一项类似的研究。

多伦多大学的 Bonnie Le 博士团队,调查了父母和孩子之间 10 天的日常互动,发现当父母刻意压抑消极情绪、放大积极情绪时,他们会有更低的情绪幸福感、更差的亲子关系质量。

' 对于父母来说,控制情绪是对孩子有益的,但长期压抑怒火会让他们感觉更糟糕。' 研究者说道。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并不傻。

当家长明明很生气却还要装作温柔的时候,孩子往往都能一眼看穿。

就好比每次保罗大吼之后还要假装没事,解释说:' 我只是在跟孩子解释,我没有发脾气 '。

而孩子只会一脸惊愕地看着他:' 你以为我们傻吗?'

父母应该如何面对 ' 发火 '?

首先,我们要承认,无论怎样,发火这件事一旦过度,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如果你也是一个控制不住 ' 发火 ',又频繁陷入自责的父母,希望这几点建议对你有帮助:

a. 该发火就发火,不要自责

父母千万不要为那些已经发过的火陷入自责。

这种自责对你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更大的压力和伤害。

你更需要的是放轻松,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真实地面对它。

然后探索情绪背后,真正显露出来的念头。

b. 真实是一种宝贵的亲子关系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真实的沟通,是亲子关系质量很重要的保障。

与其一味压抑负面情绪,不如让孩子了解你真实的感受。

可以发火,但是发完火之后,你需要告诉孩子:

你为什么会生气,以及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c. 提前预警,事后修补

就像前面讲的,频繁发火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有伤害的。

为了减少这种伤害,你需要做的是:预警和善后。

预警是指,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境你会生气。

如果可以,请在怒吼之前给孩子一些信号,不要一上来就发火。

善后则是让孩子了解:

发火≠不爱他。

很多孩子面对父母发脾气,会感觉到很没有安全感,感觉自己是被父母厌恶的。

所以,你需要在发火之后跟孩子谈谈:

无论爸爸妈妈如何发火,都是很爱 ta 的。

并且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可以怎么做。

d. 找个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发泄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脾气,也认识到发火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而你又实在愤怒难挡。

或许,你可以换一个其他方式,来发泄这种情绪。

运动、挑战刺激项目、呐喊、听歌唱歌……

都能有效缓解愤怒和焦虑,避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是世上最艰难的挑战。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父母,并不在意自己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可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往往是因为太在乎,才这么容易情绪失控。

他们都希望自己能一直温柔智慧。

可有的时候,真的是累了。

比起一味强调发火的危害,我们更希望鼓励爸爸妈妈们:

找到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更真实地面对孩子,体验到养育孩子真正的快乐。

同时,对所有辛苦的爸爸妈妈们说:

只有你是健康的、快乐的,

你的孩子才会真的幸福。

点个在看,看到所有在努力着的父母。

世界和我爱着你。

小七 | 作者

朴素的树、如欢 | 编辑

monstera| 图源

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 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回复【急救】即可免费获得解救压力和心理伤害的【心理急救手册】电子版。

[ 1 ] https://www./us/blog/anger-in-the-age-entitlement/201508/why-parents-really-get-angry-their-kids

[ 2 ] Rutherford, H. ,   Wallace, N. S. ,   Laurent, H. K. , &   Mayes, L. C. . ( 2015 ) . Emotion regulation in parenthood. Developmental Review Dr, 36, 1-14.

[ 3 ] Kirby, Deater-Deckard, Michael, D., Sewell, & Stephen 等 . ( 2010 ) . Maternal working memory and reactive negativity in parent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 4 ] Moses, T. ( 2010 ) . Exploring parents' self ‐ blame in relation to adolescents' mental disorders.   Family Relations,   59 ( 2 ) , 103-120.

[ 5 ] Sara F,Waters,Helena Rose,Karnilowicz,Tessa V,West,Wendy Berry,Mendes. ( 2020 ) Keep it to yourself? Parent emotion suppression influences physiological linkage and interaction behavior. [ J ]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 JFP

[ 6 ] B. M. Le, E. A. Impett.   The Costs of Suppressing Negative Emotions and Amplifying Positive Emotions During Parental Caregiv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6; 42 ( 3 ) : 323

必 读   好 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