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爱养万物而不为主”有何深意?「爱」体现了什么?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0-03

第二段经文: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成而不有,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文章图片2

此段经文宣说道之玄德。《道德经》三次直接宣说玄德三要义(第十章、五十一章、六十五章),又二次含蓄宣说玄德(第二章和本章)。

玄德的三要义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文章图片3

此段的经文对照: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生而不有功成而不有——为而不恃爱养万物而不为主——长而不宰

六十五章的玄德表述不同: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二者,亦为楷式。能知楷式,是为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很显然,玄德用于经世,会获得巨大的成功,故曰“乃至大顺”。远离玄德,则无功而返。

此段经文与玄德三要义有细微差别,是玄德三要义的经世大用

文章图片4

经文: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恃,依靠,依仗,依祜。父母是孩子的依祜,道是万物的依祜。河上公注:“万物皆恃道而生”,万物都不是自生的,都是依靠道而生的。道生万物是华夏文明的基本教义,这就是由老子传下来的。

道生万物是安心法门,万物生生灭灭,令世人不安定。要使世人心安,领会道生万物是不二法门,因此整部《道德经》可以视为安心法门。此句经文就是宣说道生万物的教义。

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孤儿,世人知道孤儿最苦,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就是孤儿都有人抚养(孤寡鳏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文章图片5

任何孤儿都有亲生父母,因为父母过世或其他特殊原因才不能抚养自己的孩子。世人是由父母所生所养,这是人人皆知的,但世人的第一祖先是道,这是世人不知的。

万物恃道以生,人恃道以生。老子说“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五十二章)又说“以阅众父”(二十一章),老子以父、母喻道,道就是第一祖先。“而不辞”,表面意思是不推辞,更深意义是最大的意志力、愿力,如同万死不辞。父母服务孩子是不辞辛劳的,甚至是万死不辞的。

汶川大地震有个母亲被压在废墟的钢筋水泥梁柱下,但以强大的意志力保护怀中的孩子,最后孩子获救了。此句对应玄德三要义就是“生而不有”,但意义更深刻。

文章图片6

经文:功成而不名有。

道生养天地万物和人类生命是一件伟大的功业,比世人所称的打天下的功业还要大无数倍。世人总是传扬禹汤文武周公的伟大功勋,但道的玄德远远超越禹汤文武周公,道却没有显示自己,更没有居功。不名有,就是功勋广大无边却视若无物,更没有居功。

庄子说:“太初有无,无有无名”,太初之无是存在的,这叫“有无”。晋朝王濬从四川上游出发,一举灭掉东吴,可谓功高盖世。他反复为自己争功劳,在朝廷上言辞激烈。

唐朝诗人刘禹锡一首《西塞山怀古》道尽千古风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让世人对所谓的千古功业抛却脑后。

文章图片7

经文: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爱”体现了玄德的博爱情怀,这正是《道德经》的根本教义。庄子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庄子·天运》,庄子把孝顺父母分为敬孝和爱孝二种,对父母怀有敬意是一个层次,对父母怀有爱意是更高的层次。

西方文明以博爱为本,老子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同样倡导博爱。庄子“相爱而不以为仁”是博爱精神的最好解读。一个爱字,体现了《道德经》的温情。这种博爱精神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但人的内明之心不能看见吗?

一旦内明之心睁开了,道之玄德就呈现出来。老子《道德经》反复歌咏道之玄德,此段经文再次歌咏,对道之玄德申申再三,可见世人愚钝不悟。

文章图片8

感恩是世人的价值观,儒家的孝道也是出于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是世人能够体会的大恩大德,是华人最基本的操守。感恩教育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都广泛存在,对父母的感恩是华人最值得自豪的文化。

《道德经》宣说道和德,德是玄德,上德,不是现实地的德,不是财布施,不是世俗的恩惠。让世人解悟道的存在才是玄德的核心,财布施、恩惠、恩德都是俗德。

俗德是玄德的基础,领会道才是玄德的核心,所以老子反复宣说玄德三要义。让世人解悟道是修道士的玄德。

世人对世间一点微小的恩惠都应该感恩不尽,但对于道之玄德却不感恩,这是老子对世人的呵斥。道之玄德广大无边,世人岂能忘之?

经文“不为主”值得注意,不可轻易放过。

文章图片9

此章二次提出“不为主”,意义深远,直指人心。很显然“不为主”是在与“人主”作对比。道不喜欢为主,实际上是主。人喜欢为主,作人上人,实际上不是主,都是道所生,所以是人人本性平等。

经文歧义:王弼本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此依据河上公本。多家注释把此句断为下段,失去本意,并且下段经文也变得不可解。《道德经》不仅分章极为重要,分段亦极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