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禄堂“无极而太极”练法抉微

 天界KK 2021-10-05

在上一篇文章,我对孙禄堂拳法“虚无一气”的诀窍进行了揭示,一些拳友通过体悟有了一些不虚的感受。

本文则进一步就孙老拳法中“无极而太极”学问谈谈自己的浅见,不当之处供大家指正。

文章图片1

为何选择“无极而太极”这个话题,因为拳术的“虚无一气”正是通过“无极而太极”的方式获得的,所以,这个话题对于“虚无一气”的体悟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孙禄堂武学录》中,孙老在三拳开篇都谈到了“无极学”和“太极学”,如果有心的拳友一定会发现,孙老对这两门学问的观点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无极状态的描述。他认为是“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形意无极学》

第二,关于无极练法的要点。《无极学》修炼要点在《八卦拳学》中说得最为清晰。其中主要值得拎出来说的主要是下面这段文字——“两足如立空虚之地,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胸中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并无伸缩往来节制之意思也。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名谓之无极形式也。此理虽微,但能心思神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这一段特别紧要,关键要把握几点,一个是两足立虚空,忘身,所谓动静不自知。另一个是无极的动静体用。所谓静,要将二目定住神,这样才能做到无思无为。

关于定二目的诀窍,有几种修法,一种是直接用意定住两眼珠,平视眼皮,这样瞬间你就能感到念头空了。当然很快很多人就会产生新念头了,因为训练不足。这时候,如果多加训练,念头一动,就立即守住眼珠不要动,念头就会迅速消失。如此反复训练即可达到虚无状态。

另一种修法就是道家的“日月交并法”,即将左眼珠和右眼珠向双内眼角聚拢,类似于对眼的状态,意想二眼珠合一于双眼中央,这样也具有凝神聚气,进入大脑一片虚无的状态。

无论那种修法,在两个眼珠定住后,既不要向外观看,也不要向内观看。因为一看就产生了能观与所观的对立面,就不是无极状态了。这是此法的要诀。

当你能持续处于这个眼珠定住的虚无态时,就是孙老所言的无极学的“静之体”。

至于无极学的“动之用”,就是你处于“静之体”这个空洞状态时,身心气血顺其自然旋转流动的天然,无意识干扰的状态。这个“动之用”是依托于这个“静之体”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意念纷纭,那么你也失去了这个无极的体用,自然没有达到孙老所言的无极学的境界了。

这个境界可以用陶渊明的诗句描述“欲辨已忘言”,或者用吕洞宾的“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来注解。这里的“忘言”,就是忘掉内心里那个经常说话的声音。此事的修炼者,不仅忘言了,而且忘形,造之深则忘我。

文章图片2

很多练拳者由于对无极状态领悟不深,觉得无极桩练着最没劲,还是搞几个动作来劲,那都是对孙老拳法的误解。据笔者了解的,真正无极桩站的好的,进入忘形状态后根本不想动了,就这么一站就是功夫,就是在不断提升修炼境界,不需要那些动作。当然需要提醒一句的是——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持续守眼珠,可以在短暂体验无意念状态后练拳。

文章图片3

第三,关于“一点子”的运用。《八卦拳学》的“太极学”中指出,“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阖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也。这一点子即是拳中左旋右转、开阖动静、阴阳相交之中枢也。中枢者,为人性命之本、造化之源,丹田之气,八卦拳之根蒂也。此气是天地之根,阴阳之母,即太极也。故两仪由此而生焉。”

这段话说的核心就是一点子运用就是一气之运用,也就是太极的运用。有拳友留言问一气与太极的关系,这里我就借此说明太极就是一气,一气就是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

我们练孙老的内劲,就是要练出这个虚无一气,然后让“虚无一气”越来越强大,才能真正体悟到这“一点子”旋转伸缩往来的劲道,我将此劲唤作“气劲”,区别于以筋骨之能运动的劲。如果大家的“虚无一气”练的不足不强,就很难体会“气劲”,而只能体会筋骨之劲力。

第四,关于“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出归元。”孙老在《形意拳学》中说到,从无极式开始的空无,到“舌顶上颚,谷道上提”即具有前述之妙,可以逆运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阳所伤。

在《太极学》中,则说“头与右足向里扭时,同时亦向左边扭转,两眼向斜角看去。将心稳住,气往下沉。腰用意塌住,要自然,不可用浊力塌劲。头扭之时,要与心意、丹田、上下内外,如同一气旋转之意。舌顶上颚,谷道上提。如此则谓之转乾坤、扭气机,逆运先天真一之气,此气名之曰`太极’。”

至此,孙老通过这个头扭、足扭、眼侧看以及一顶、一提等要领,将一气旋转之法告诉了大家。这就是逆运归元之术也。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