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抛开争议,浅谈剖宫产再孕瘢痕测量技巧

 新用户73284641 2021-10-08
关于剖宫产再孕的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的测量虽然备受争议,但是为了更好的配合临床工作,我们坚持测量了20年余,通过持续的追踪和不断的与临床医生交流沟通,从20年前用腹部探头让孕妇憋尿检查到尝试用浅表探头进行检查,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经验,2018年我做了三张图片,以备同行初学者参考。为了让大家一看就懂,今又重新对图片进行了标注:


上图测量方法:孕妇膀胱适度充盈,探头垂直孕妇腹壁,置于孕妇腹壁瘢痕切口处,握持探头力度适中。
看不懂上图的超人接着向下看,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子宫壁的三层结构:
子宫壁包括外层的浆膜层,中间的肌层和内层的粘膜层。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做了四幅图给大家。



首先我们要知道剖宫产切口的位置一般选在子宫下段,也就是在耻骨联合上缘约2-3cm处,基本不>阴阜上2横指。我们知道,在超声上子宫壁外层的浆膜层和内层的粘膜层呈强回带/线;中间的肌层呈低回声,这层也是妇产科医生和孕妇想要了解的瘢痕处肌层的厚度,也是我们需要要测量的厚度,如下图:


      测量瘢痕处肌层厚度通常可以选择腹部和浅表两种探头,为了更好的接近临床真像,通过多年和临床医生交流、学习,其中浅表探头的测量我分三种方法,具体的我将会在后面 一  一 说明。
第一种测量:腹部超声测量,测量时间选择孕周33-40周之间,孕早期测量意义不大。
此时让孕妇适度充盈膀胱,在瘢痕处探头垂直腹壁测量。
测量位置:近场皮下脂肪层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此为剖宫产切口瘢痕组织回声,多次剖宫产的可能回声杂乱,远场以颅骨光环较突出的位置稍向上位置观察子宫肌层厚度较均匀处。
测量方法:从内——内压线测量(浆膜层内-粘膜层内),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第二种测量:浅表超声测量,测量选择孕周33-40周之间
1)直接在瘢痕处测量:此时无需让孕妇充盈膀胱,在瘢痕处探头垂直腹壁测量。
2)因为孕周增大有很多超人找不到准确的瘢痕处肌层的位置的测量方法:
把探头放在孕妇肚脐位置,这时候通过羊水的衬托,我们可以看到厚厚的低回声肌层(有的均匀有的不均匀),然后沿着孕妇腹壁纵行探查,一路追踪到瘢痕处停顿,这时候就很容易分辨肌层的位置了。

3)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不均匀时怎么测量?此时我们可以在瘢痕下方找到切口处先测量第1个肌层厚度,然后在向下找到相对均匀的地方(记住:此处不要低于耻骨联合的位置,因为剖宫产的切口位置不会选择在耻骨联合下方)测量第2个肌层厚度,最后测量1和2之间的距离,并描述在报告单上,方便临床医生参考。



1991年,Fukuda等根据超声检查瘢痕子宫的子宫下段的厚度和连续性,将
子宫下段瘢痕的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和愈合不佳两类:
前者为整个子宫下段厚度均≥2 mm且无连续性消失;
后者则指子宫下段厚度<2 mm且连续性消失。
同时根据剖宫产术中发现,将子宫下段的情况分为3级:
Ⅰ级,子宫下段无变薄;
Ⅱ级,子宫下段变薄且欠连续,但肉眼未见胎儿毛发和胎脂;
Ⅲ级,子宫下段变薄或肌层缺失,同时肉眼可见胎儿毛发或胎脂。
试验结果发现,子宫下段瘢痕愈合情况的超声分类与术中分级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其中超声检查提示愈合良好的23例瘢痕子宫孕妇,术中分级均为Ⅰ级;而超声检查提示愈合不佳的10例瘢痕子宫孕妇,术中分级为Ⅱ级者8例、Ⅲ级者2例。
当然,最近几年对于剖宫产再孕瘢痕的监测备受争议,我们在监测的时候不止是要测量瘢痕处肌层的厚度,(对于测量瘢痕处肌层的厚度不管争议如何,只问你会不会?如果恰巧遇到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就是要你测量瘢痕厚度,你可以拒绝,也可以据理力争,但最好你可以会了选择不做)还要检查瘢痕处有无肌层和粘膜缺损、断裂、憩室、囊肿、积液,胎盘植入等,力争把产前风险降到最低。下图为胎盘植入病例,图中可见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菲薄,部分肌层缺损,完全消失。CDFI:血流信号呈扇形分布。


以上为本人20余年工作经验的一点粗浅总结,如有不当,还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