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悲秋叶下,不敢作诗说——诗词答复第二弹,以及重字对诗的影响

 梧桐树边羽 2021-10-08

大家好。

上次解答了专栏学习者的两首格律诗问题,收到反馈还不错。因为详细讲解了第一首的修改,就将第二首诗的修改作为作业留了下来。作者在阅读了回复文章后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再来探讨,不过思路却有些偏颇。

因此他开通了另外一个咨询求助,今天就他的第二首作品做出回答,谈一谈问题以及后附新一首作品的修辞问题。

第二首您修改为:静坐空伏案,书笺懒满桌。常悲秋叶下,不敢作诗说。在看了您的修改回复文章后,您说第二首的第二句还是存在问题,我思前想后,觉得应该是文法不对,此句与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叹时光流逝却又无可奈何的中心意思不对,没有前后呼应的效果,但我又不能确定,故今又来文求教,若把第二句改为“愁情落满桌”则何如?如果弃用此句,另用一句使整诗更好,则该如何写此句,望老师赐教。另外,我的拙作《云山》原文:云雾谢朝晖,云下谷更幽。峰峦耸入空,云上峰更陡。经您点拨说古体诗亦不能押仄声韵,我已修改为:云雾谢朝晖,云下峰更幽。峰峦耸入空,云上峰更赳。此作第一、二、四句每句使用了一个“云”字,虽为古风,如此可有什么不妥?

两个问题分开答复。

第一个问题,这首五绝的问题在哪?

静坐空伏案,书笺懒满桌。

常悲秋叶下,不敢作诗说。

其实这首作品问题不大,而且我也说过,关于文法、诗思只要不出现大的悖逆,影响整首诗意境和谐的,都是小问题,甚至有可能在一系列作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而文风这种东西,旁人是很难置喙的,到底怎么样要看受众,也就是你读者的品味如何。

所以这首作品中,我上次指出的问题在第二句,还是单句的声韵与表达问题。

“书笺懒满桌”,相对于原作“书纸懒满桌”而言,只是调整了第二字的平仄,成为合律的“平平仄仄平”,那么合律之后,如果在诵读方面还有问题,无非就是小诗病了。

我们多朗读几遍,就能感觉出问题在哪——还是那句话,诵读是解决诗歌音律的终极方法,平仄规则只是辅助而已。

一句诗要音律清朗,无非就是保证音调和发音的变化,让我们的句子发音如珍珠落盘,高低起伏,充满意趣,而平仄相替保证了音调的变化。在平仄合律的情况下,如果诵读还有问题,就是发音没有变化。“书(shu)——笺(jian)——懒(lan)——满(man)——桌(zhuo)”,我们观察发音韵母,很明显看到“笺、懒、满”三字的发音开口一模一样,如果这是韵脚韵母,这就是“挤韵”。因为这并非韵母,所以不是挤韵,但仍然造成了诵读中的绕口令感觉。

同韵母的字太多并连续出现,就是问题所在。

这与平仄无关,与挤韵类似,纯粹就是与我们说话用字选择有关。诗歌是高于日常说话的文艺状态,是以吟诵为目的的文体,这种错误就会在吟诵的时候格外明显——当然你不用来朗读,仅仅是存在于纸面,那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是我们平时称之为“哑巴诗歌”的作品,看上去好好的,分析格律也没问题,一念起来就拗口。

这要如何修改呢?其实也简单,就是换字。因为“笺”字是后改的,是为了意思和原诗相同,并修改平仄不得不选用的,但是“笺”字的问题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因为“笺”字是一声,虽然同韵母,但是音调发生了变化。所以主要的问题在于“懒”、“满”同韵母、同声调(上声,第三声)。

其实意思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犯了懒筋,不想写作,不想收拾,所以书、纸堆满了书桌——这一句在句法、发音上有问题,但并非作者自己悟出的文法、诗思上有问题——因此我们只需要按照原思路换字即可。

其实也简单,无非就是把话说流畅了。一句五个字,要表达书纸满桌的状态,又要写出人懒的味道,其实是有些拥挤的。我们可以联系首句“静坐空伏案”——这不就是对人的状态描写吗?所以在修辞上来说,“懒”不过是人物状态的叠加,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前移到首句中去,“懒坐空伏案”——从字词精炼上来说,“空”字同样是描写人物行为,这些对于人状态的描写稍微多了,又“静”、又“空”、又“懒”,是可以适当精炼的。

这种调整方法,就调整了发音的位置,同样还为第二句省下一个字来,我们可以多一些内容空间。

“懒坐空伏案,书笺憩满桌”——我懒懒地坐在书案前,书信落满了整张桌子。

“懒坐空伏案,书笺砌满桌”——我懒懒地坐在书案前,书信堆满了整张桌子。

“懒坐空伏案,书笺已满桌”——我懒懒地坐在书案前,没有处理的书信已经堆满了整张桌子。

这里只是提供几个音调、发音的不同字作为修改参考,并非就一定合适诗人的想法。

牢记一点:如何修改,在于文思巧妙,但最终要回归到吟诵体这一标准上来,要读着顺口,才算过关。

第二个问题:

云雾谢朝晖,云下谷更幽。

峰峦耸入空,云上峰更陡。

经您点拨说古体诗亦不能押仄声韵,我已修改为:

云雾谢朝晖,云下峰更幽。

峰峦耸入空,云上峰更赳。

此作第一、二、四句每句使用了一个“云”字,虽为古风,如此可有什么不妥?

首先回答最后的问题,一首诗里面多次使用同一个字,有什么不妥?

没有什么不妥的,我们看诗是看整体的质量,而不是看单个用字——但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在绝大多数作品中,会影响到整体质量。

内容高古,文辞高古,表意古朴,我们可以称之为古风;用字俗滑,表意肤浅,然后还重复用字,基本上就可以归入打油诗范畴。

在长诗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字,会有加强节奏感,将整首诗聚拢的效果,比如杜甫的《杜鹃》: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

诗的节奏感从哪里来?从字词发音的重复中来。而使用相同的字词,自然是加重发音重复,从而更明显地体现出整体节奏感。

节奏感过于明显,成为世俗流行,那就是最简单的快板、顺口溜、打油诗之类的作品。

而诗歌作为文艺作品,本质属性是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的。如果是在用字上流入俗滑,整体的意境就很难上去。

诗是吟诵体,但是诗也是文艺性文字创作。在高低起伏、通顺清朗、节奏有致的保障下,如何不流俗,是诗人的水平和创作思路的问题。

重字因此成为一般绝句、律诗的大忌,如果你没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像李商隐“巴山夜雨”之类的意象结构似的重复,或者像杜甫“杜鹃”一样达到重章叠唱(长诗中)的效果,重字是讨不了好的。除了打油诗,很少有人会在绝句(四句)中使用重复两次以上的字——究其根本,其实就是暴露出作品诗意过于简单(没有那么多内容说),或者是诗人的文字词汇量太少(找不到其它表达方式)。

参看张宗昌的打油诗: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张大帅的“火链”、“抽烟”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但是他的思路是非常有趣的,这正是打油诗最大的特征,文字流俗,诗思幽默。

所以不要小看打油诗,有很多朋友的诗思比不上张打油、胡钉铰,和张宗昌的有趣思维更是差得远。

我们再来看作者这首诗:

云雾谢朝晖,云下谷更幽。

峰峦耸入空,云上峰更陡。

经您点拨说古体诗亦不能押仄声韵,我已修改为:

云雾谢朝晖,云下峰更幽。

峰峦耸入空,云上峰更赳。

像我上次指出的问题,并非古体诗不能押仄声韵,他显然理解错误了。我是说平仄不能互押,要么都押“陡”,要么都押“幽”,并不代表古体诗不能押仄声韵,古体诗押仄声韵的作品非常多,甚至能成为区别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一个标准。

当然修改成“纠”字,都押新韵中的平声韵,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古体诗之古,重在古音古韵古意,用新韵来写古体诗,怎么都少了那么一些味道。更何况不断重复用字——所以说这首诗的问题所在,就是结构上占古体诗没有限制的便宜,内容上却没有什么古意,而且因为用字重复,隐隐有流向打油诗的境地。

至于修改,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不如在下次有情感触动的时候,重新写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