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致盲病因主要来源于哪五种眼病?

 zhb学习阅览室 2021-10-15

相关数据显示: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种眼科疾病。

日前,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科副主任医师王聪,就这5种致盲疾病进行健康科普。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疾病。其因眼底血管损伤引发视网膜缺血,为了弥补缺血症状,视网膜会逐渐长出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容易出血,形成增殖膜,从而产生视网膜病变。

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患病初期通常症状不明显,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所察觉,此时视力已经受到严重损伤,且视功能已无法恢复。

因此,控制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手段。这需要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将自己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以通过规律锻炼、健康饮食等方式控制血糖。另外,高血压、高胆固醇会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因此,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控制血压和血脂。

临床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比治疗更加重要,发现得越早,就可以越早地控制或延缓病变发展。青春期前诊断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应在12岁以后开始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内筛查眼底,并且每年复查1次;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应尽早筛查眼底,每年至少复查1~2次,如已出现视网膜病变,应缩短复查间隔;糖尿病患者若为妊娠者,应在妊娠前或妊娠早期筛查眼底。

白内障 可治愈的世界第一致盲眼病

白内障是一种由于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如果将人体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眼睛中的晶状体就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光线透过“镜头”直射到视网膜上,就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传递到大脑中,眼睛就能看到事物。如果照相机的“镜头”出现浑浊,外界的光线通过镜头时不能形成均匀的光线,也就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医学上就将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可导致患者视功能下降,看东西模糊,甚至失明。导致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年龄相关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较高,这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密切相关。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白内障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

如何治疗白内障?目前,手术治疗是帮助白内障患者实现高复明率并且效果较佳的一种方式。医生通过手术,将浑浊的晶状体摘除,然后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从可行性来说,患了白内障,只要通过手术就能解决复明问题;从必要性来说,手术是目前全世界公认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的方法。这也呼应了2021年全国爱眼日“普及白内障手术,重现年轻'视’界”的主题。

青光眼 不可逆的致盲眼病

青光眼在全球致盲性眼病中排第二位,仅次于白内障,但在不可逆致盲眼病中却排第一位。据统计,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已达2180万人,其中致盲人数占比超过25%。

青光眼是以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的眼压升高是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情发展有时几乎没有症状,是最难被发现的一类青光眼,也称为“视力的小偷”;继发性青光眼往往继发于各种因素,如眼底血管病变引起的视网膜缺血、眼外伤以及眼部的一些炎症等,相对容易被人察觉;先天性青光眼常见于儿童,胚胎时期组织发育异常是婴幼儿发生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特征是眼球变大、角膜变大等,可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

临床治疗方面,药物、激光、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三种方式。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尽早发现,并通过虹膜激光治疗或白内障手术等措施及时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青光眼的发生。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目前还未发现有效治疗手段,更多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地延缓患者视神经萎缩的发展进程。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度数越高越危险

眼睛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属于高度近视范畴。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但成年后可趋于稳定,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表现为近视度数始终进展,并伴有眼轴持续过度增长。

其中,病理性近视危害表现不仅为视力下降,还可导致多种严重致盲性并发症,如黄斑多种病变、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萎缩变性等,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高度近视人数已达3000万以上,其中小于45岁的中青年人群占绝大多数。数十年后相当一部分人群可能发生眼底病变,其高致盲性将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检查1次,监控近视度数发展,检查眼底情况,应尽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果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是有闪光感等症状,则需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失明的“隐形杀手”

视网膜像眼睛的“底片”,黄斑部是敏感的位置,主要负责视野、辨别颜色及亮度。当黄斑部病变时,患者会出现视物扭曲变形,就像给眼睛戴上了一副“哈哈镜”;另外,还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表现为眼前固定黑影遮挡,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需要更亮的光线,视线中间出现暗点等。随病情发展,这些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患者失去白天视力和色觉,甚至失明。

黄斑变性发病与年龄因素相关,有统计显示,75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达40%以上。此外,抽烟、肥胖、光损伤、高度近视、营养失衡等均可诱发黄斑变性。目前黄斑部病变有年轻化的趋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黄斑变性,可通过阿姆斯勒方格表(见图1)进行自查。早期发现黄斑病变以及密切监测疾病的发展非常重要,当前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患者每日或每周观察阿姆斯勒方格表,进行评估。阿姆斯勒方格表可以帮助患者自查视觉异常,但确诊疾病还需要看眼科医生并借助于眼科的其他检查手段。

第一步:把图1放在视平线30厘米的距离,光线要清晰及均匀。

第二步:如果有“老花”或近视人士,需要佩戴原有眼镜进行测试。

第三步:用手盖着左眼,右眼凝视图1中心黑点。

第四步:重复第1至3步检查左眼。

当凝视中心黑点时,发现方格中心区出现空缺或曲线(见图2),可能为眼底问题。若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去眼科就诊。(记者侯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