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很多人开始考虑换行

 终身跨界 2021-10-15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83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80篇。

首先说一个总体观点,我们这个时代,在企业工作的人,想要永远不面对和思考这个问题,太难了。因为变化太快、竞争太激励。所以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无法回避。

过去长期在一家公司工作,目睹了很多人的职业发展。这几年又和好几百位不同行业的朋友交流过。所以会有一些思考。

从三个层面和维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行业和产业。

整体来说,在处于上升期的行业,机会才多,企业、组织和个人才有发展空间。在增量市场,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组织才能裂变,个人才会有更多的上升空间。这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逆势增长不是没有,只是太少、太难。能够与市场同步增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既然考虑是不是换行业,那就有一个行业认知和判断问题,如何看待自己现在的行业;如果换,又选择哪个行业。

但从投资的视角来看,没有差行业、只有差企业。也就是说,再差的行业也会有好企业,再好的行业也会有差企业。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身处行业最优秀的企业,那么应该坚守。如果有机会去到行业最优秀的企业,那么可以只换公司、不换行业。

这里的好和差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看法,具体可能包括毛利率高低、净资产收益率大小、现金流充沛程度、工作辛苦程度、行业平均薪酬等等,其实更多是对一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共识性判断。

用更细致一些的分类,同一个行业会有不同的做法,也就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会使同行业的企业之间仍然有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

从概率角度来说,差行业的差企业数量远远低于好行业的差企业。因为行业不被看好,几乎不太会有新的公司进入。再加上行业不被看好,一定是由于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好,这意味着行业内现有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是经历过筛选和淘汰的结果了。也就是太差的公司早就被淘汰了。

而好行业吸引大量新的资本投入,每年都产生很多新公司。行业处在红利期之内,不好的公司也能存活。这使得好行业的差公司数量很多。需要等到行业红利期过后,能够留下的才是合格的公司。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不同行业的认知差异很明显。这样的认知既包括发展上的追求、也包括管理中的行为、还包括工作中的习惯。


比如,一般工商业追求的是销售收入,电商追求的是GMV。成熟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创业公司追求增长。传统行业管理中对人的约束、限制还会一定程度存在,新兴行业更多追求对人的激励和赋能。

第二个层面,个人职业发展。

一般而言,更具备可行性的方式是,换行业不换专业或者换专业不换行业。同时换专业和行业,难度太大。

例如,过去在教育行业做人力资源,那就尝试转行到其他行业做人力资源。或者过去在某个行业做人力资源,现在转到这个行业的销售。

行业和专业,两者只换一个,成功的概率一定相对大一些。这本质上是提高过去工作时间积累的浪费程度。如果两个都换,意味着过去很多时间的努力清零了。

职业发展现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层级越高的人,换行业越难。从事基础工作的人,换行业相对容易。

层级高的人,必然在现有行业工作很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样的积累是具备履职高层级的条件。而换到新的行业,很多经验就不能直接使用了,这种情况下,还想得到相当于过去层级的职位,难度就很大了。

而且身处过去的行业时间太久,能否适应新行业的思维方式,是有挑战的。只有善于反思、总结,善于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要求是不低的。

而从事基础工作,或者说过去工作时间不长的人,就没有上述问题。

不过层级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也许是收入本身。不同行业的薪酬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也许有些行业的中层收入只能相当于另外一些行业的基层。但高收入行业的门槛也会更高,竞争更激烈。

第三个层面,个人特长和兴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这样的特长和兴趣在不同行业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价值大小也不相同。有些特长和兴趣,是具备光谱性的,也就是在很多行业都能使用。有些相对特殊,只在具体行业有意义。

比如,有的朋友擅长做PPT,这在大多数行业都是有价值的一项特长。不在这个行业做,可以去其他的行业。

比如,有的朋友就喜欢摄影,去与传媒相关的行业,这一兴趣得以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也更能够乐在其中。

总结上面三个层面,结论也是三条:

第一,如何看待自己现在的行业和企业,是不是好企业比行业如何重要。

第二,如何衡量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定职位慎重换行业也很难实现。

第三,如果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和爱好的新行业,一定不要犹豫。

另外需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轻易创业。在我现在看来,有创业想法和打算的100个人当中,有90多个不适合创业。适合创业的100个人当中,有90多个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创业的话题,在今天内容之外,下次再单独讨论。

不知道以上的内容会不会对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前几天尝试相对深度帮助一位读者朋友换行业,当遇到我认为有价值又能做到的事,还是能够不遗余力去做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想说的是,机会只会被有准备的人抓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