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恭单兵守孤城,十三将士归玉门,中国历史上最英勇悲壮的一幕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0-17

中国军魂,始于汉朝,中国人的硬气,始于汉朝。

什么叫军人?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使命,国家荣耀是他们的信仰,“忠勇”二字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这样的军人,我们在两千年前就有。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耿恭单兵守孤城,十三将士归玉门,不为大汉耻。这个故事,你们应该要知道。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最终率领仅剩的13个将士回到玉门关。可以说,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是最能体现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与精神的一次行动。

在《后汉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

“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这个故事虽然篇幅特别小,现代的人知道的也不是太多,但是这一段故事所代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人敬佩。

其实这个故事,我们需要从一个叫耿恭的人讲起!

耿恭来自于将军世家,这个家族曾经出了很多的将军,其先祖乃是东汉开国名将,汉光武帝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弇。

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然后任命耿恭和关宠作为当时的驻守官员。

耿恭在西域仅仅用了一年,就立下了很多战功,在第2年春天的时候,他率领数数百人驻扎在车师后国的金蒲城,这一座城池是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道,如果大汉能够驻扎在此的话,那就能够牢牢锁住匈奴侵入西域的北道。耿恭驻守在车师前国柳城中的关宠牢牢锁住了匈奴通往西域的道路。

在刚刚经历过一战之后,汉朝军队退到了后方,匈奴这是又卷土重来。2万多匈奴士兵将金浦城严密围攻了起来,在随后的战役当中,耿恭牢牢把握住战机,利用很少的人就打退了匈奴。但是虽然坚守战取得了胜利,但是耿恭自己知道,匈奴士兵肯定还会再来的,所以金浦城是万万不能久待的。

思前想后之下,他把剩下的部队带到了疏勒城。地方曾经是汉朝军队修建的一个军事要塞,周围是依山傍水,地势特别的险要,所以非常适合进行防守。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匈奴最终还是来了。由于匈奴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对方不相信几万人打不过汉朝的几百人,为了能够消灭耿恭所带领的士兵,匈奴采用了新的战术。可是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在随后漫长的围城过程当中,匈奴一直没有把疏勒城攻下来。在此过程当中,汉朝皇帝驾崩了,车师国的人也叛变了。

在几个月过去之后,城中可以吃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战士们一个一个都已经死去了。但是城池仍然没有被攻下来,眼看着耿恭一直拒不投降,匈奴人开始想起了新办法,那就是给他找了很多的美女来当老婆,但是耿恭并没有就此屈服。耿恭的崇高气节彻底断送了匈奴人攻下疏勒城的决心。

此时局势越来越微妙,汉朝廷方面一直不愿意派兵增援。因为为了这些生死不知的人,劳师远征,实在不划算。章帝廷议救援西域耿恭、关宠,司空第五伦以为国家新君初立,国事未定,不宜劳师远征。

然而最终远离疏勒城数千里之外的一项决策,因司徒鲍昱的这段话而改变: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

最终汉章帝同意了,大汉王朝“不抛弃、不放弃”,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要这些戍守他乡的大汉将士们知道,国家不会放弃他们。

这是汉朝的血性,而下令派兵的那个人,就是汉章帝,可见他不是一个冷血无情之辈。汉章帝命令酒泉太守段彭、谒者王蒙和皇甫援,调张掖、酒泉、敦煌和鄯善7000人兵发柳中城。汉军旌旗所到,连战连捷,车师再度投降,匈奴大败而逃。胜利来得就是这么快!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疏勒城距离柳中城还有千里之遥,无人相信疏勒城还在坚守。主帅王蒙打算率兵回国。一个人站出来反对,他叫范羌,曾是耿恭手下,也许直觉告诉他:我曾经的战友还活着,他坚持去疏勒城一看究竟。

最终王蒙妥协了,答应分兵2000人,让范羌率领。最后援军不畏大雪高寒,来到了疏勒城。

夜晚大批兵马临城,耿恭以为匈奴援军来了,准备做最后的战斗。范羌则在城下大喊:“我是范羌,汉朝部队来迎接耿校尉了!”

疏勒城中一片万岁声,城门打开“共相持涕泣”。次日,耿恭与救兵回国。匈奴紧追不舍,汉军护送耿恭边战边走。2个月后终于抵达玉门,清点人数,当初离开疏勒城的耿恭等26人只存活13人,他们“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幸存士兵惨状,史书记载只有这8个字!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

这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回国之后,汉章帝封赏耿恭一行人。

“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以为当疏高爵,宥十世。——《后汉书》

显然,他认为十三将士这样的封赏待遇太低了。从精神影响来看,确实是低了,十三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忠勇精神,大汉天威,应该要重奖。

当然了,从制度而言,汉章帝这样做也没多大的问题,作为军人,为国守疆,乃是分内之事,算不得多大军功。即使精神可嘉,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而且仅就军功而言,这个封赏绝对不算低。

骑都尉掌控羽林军,是皇帝贴身警卫部队的首领,秩比二千石。仅次于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官职,相当于后世的五品。从边关中下级校尉,1年内升为五品大员,汉章帝的封赏相当高了。

原比耿恭职位更低的石修,越级提拔成相当于京城洛阳的副市长,秩一千石;张封成为掌管全国军需运输和供应的长官,秩一千石;范羌虽只是共县的副职,秩八百石,但共县隶属河内郡,是东汉最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基地。其他九人在羽林军中任职,待遇自然不低。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这段故事,不论是忠勇的十三将士,还是热血救援的汉章帝,那都是极其正面的形象。我们应该去歌颂,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山河万里猎魍魉,丹心碧,镇八荒。千骑孤影倚长枪,当诛宵小,功冠侯王,何以卸戎装。干戈半生杀声亢,莫道我辈血狷狂。屠灭夷狄千秋扬,封狼居胥,当有诗章,歌我汉家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