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

 悟寂 2021-10-19


【原文】

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

春天到草木就生长,秋天到草木就凋零,一定有某种东西在草木的背后起作用,才使得草木生长和凋零,草木本身并不会自生自落。

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

所以说当支配的力量出现时,世间万物都会随之变化;当这种支配的力量失去时,万物就不会发生变化。

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古代的人们探究导致万物变化的关键,所以万物无不为他们所用。赏罚是君主用来治理臣下和民众的手段。

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

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

要是所实施的赏罚符合道义,那么忠信、亲爱的规律就会得到彰显。
彰显越久就会越助长这种风气,民众就会像处于本性一样地信服遵从它们,这样就是教化的成功。

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

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

教化成功,那么虽然有重赏严威也不能改变禁止,
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用赏罚,都可以养成好的社会风气,教化成功后就是使用赏罚也不能使它被禁止。

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chou)之若性,戎、夷、胡、貉(mo)、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

反之亦然。赏罚不符合道义,就会形成一种坏的风气,奸诈、虚伪、贼盗、混乱、贪婪、暴戾的风气就会兴起,长久兴起而不停息,百姓的仇恨就会养成习惯,塞外边区的少数民族就是这样,虽然有重赏严罚也不能使他们改变。

郢(ying)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

氐(di)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且成而贼民。

楚国的人用两块木板筑墙,吴起改变这种方法却遭到楚国百姓的埋怨。所以用赏罚容易,但百姓却安于原来的习俗也没办法。
氐羌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人被俘虏了,不担心受到捆绑,反而担心死后身体不能被火化。他们这都成了怪邪的习俗了,一旦形成了这样怪邪的习俗对其中的百姓就会造成伤害。所以实行赏罚不可以不慎重。否则将成为刁民,难以治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