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想把景物写得超级美?这三个方法反复用

 魔镜老师 2021-10-19

为小学生写作助力。

一、课前复习

上节课内容:三年级:三步写“春天”,真的很简单

1、关于“春天”的好词积累

师:春到人间,万物复苏。关于春天的“词语火车”开起来,请所有同学竖起耳朵,认真听,四个同学一组,第四位同学请重复第一、二、三位同学的词语。

生1:春回大地。

生2:春暖花开。

生3:百花齐放。

师:第四位同学,请你重复前三个词语。

生4:……(开始试了34组同学,基本都不能完全重复。)

师:老师教你们一个法宝:说的同学声音响亮,发音清晰;听的同学全神贯注,加入联想。开始吧。

生1:春风习习。

师:关于“风”的词语。

生2:春雨绵绵。

师:关于“雨”的词语。

生3:姹紫嫣红。

师:关于春天的颜色。再请三位同学重复。

生4:春风习习,春雨绵绵,姹紫嫣红。

(再试了几组,听的习惯好了,还会掰着手指记词语。)

2、思维导图巩固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春天》,还记得写好这篇文章的三个步骤吗?

生:第一步:找地点;第二步:找景物;第三步:写美丽。

师:魔镜选择了宋晨阳小朋友的文章,请你们认真读一读,填好思维导图,看看,她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师: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对照思维导图看看,是不是按照“找地点—找景物—写美丽”的顺序完成的文章。

3、上节课作文分析

师:柳树是春天非常有特点的景物,经常出现在作文中。我们班有七位同学写了柳树,魔镜选择其中三位,谁想读?

1、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周围有一大圈大小不一的柳树,柳树那长长的柳枝在空中荡秋千,那是春姑娘的头发,飘荡在空中多美啊!(宋晨阳)

2、我走到了小河边,柳树被春天温暖了。绿绿的小嫩芽飞快地长,如今粗壮的树干搭配着细细的柳丝。(刘洛萱)

3、春姑娘来到了小河边,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就偏偏飞舞着,就像一位位小朋友在跳舞。(伍一涵)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写柳树?

生:宋晨阳用了比喻句和拟人句。(板书:修辞手法)

生:刘洛萱写了粗壮的树干和细细的柳丝。

师:运用了粗和细“对比描写”的方法。(板书:对比描写)

生:伍一涵写了柳树动起来的样子。

师: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描写)

师:还有几位同学写柳树,请你读一读自己的文字,说一说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略)

二、方法新授

1
部位变化法

师:写景物最重要的,是要写美丽。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柳树美不美?

生:美。

师:上节课学完,能写到他们这个程度,算“比较美”。这节课,魔镜老师会交给你们一些新方法,保证你们写出“特别美”的景物,想不想学?

生:想!

师:同样是写“柳树”,请你们读一读这一段文字——

师:作者写了柳树的那些部位?

生:树干,树皮,枝条,叶子。

师:重点写了那个部位?

生:叶子。

师:怎么把柳树的树叶写美的?

生:用了比喻和动态描写。

师:请你们把描写“树干、树皮、枝条、叶子”的句子找出来,再大声朗读一遍。

生:(读)。

师:景物都是由不同的部位组成,分部位去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细节,这种方法叫“部位变化法”。(板书)重点部位还可以突出描写。

师: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总是早早开放欢迎春天的到来。请你们用“部位变化法”观察迎春花——

生:迎春花的花瓣有两层。

生:花瓣的颜色有点不一样,边上深一点。

生:迎春花的中间有一些黄色的线条。

师:你们观察到了花瓣、花蕊,请读读这位小朋友的文字——

练习一:请用“部位变化法”写桃花。

(王子曰)

(邹若曦)

(周文君)

2
综合修辞法

师:任何一种景物想把它写美,肯定不只一种方法。同样是写柳树,看看这位同学怎么写的,谁想读——

师:这段文字里面的方法,都是我们学过的,你发现了吗?

生:用了比喻句,把柳树比作美少女;比作春天的使者;比作小士兵。

生:还用了拟人句,摆动着连衣裙;热情地伸出双臂;守卫着流淌的小河。

师:请注意“它们像……它们又像……他们还像……”,这是什么句?

生:排比句。

师:这一段文字,用了三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句子是这样组合起来的——

XX东西像(比喻),怎么样(拟人);XX东西又像(比喻),怎么样(拟人);XX东西还像(比喻),怎么样(拟人)。三种不同的比喻和拟人组合到一起,变成了排比句。

如果要给这个方法取个名字的话,我们就叫它“综合修辞法”吧。(板书)

二:请用“综合修辞法”写桃花(或其他景物)。

(李科毅)

(彭忻然)


(刘子菡)

(吴瑾睿)

3
景物衬托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写景物的方法,能不能把景物从“比较美”写得“特别美”了?

生:能。

师:魔镜还要教给你们一种方法,让你们把景物写得“超级美”,请睁大眼睛,仔细读,看看你能不能发现是什么方法——

师:例文3,只写了柳树吗?

生:还写了小鱼。

生:写了水里的波纹。

生:还写蓝天白云。

师:明明是写柳树,这些景物不是和柳树没关系吗?为什么要写?

生:柳树在河边,它垂到水里,自然会荡起波纹。

生:小鱼时不时跃出水面看看柳树,证明柳树太美了,吸引了小鱼。

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人的心情会更好,柳树看起来会更美。

师:我明白了,原来写某一处景物的时候,其他的景物也可以配合来写,其他景物会让我们重点写的景物变得更美。这种方法叫什么呢?

生:叫衬托法。

师:是的,我们就叫景物衬托法(板书)

练习三:请用“景物衬托法”写桃花(或其他景物)。

(李润茜)

(王乐家)

(唐梁楚薇)

三、课后小结

部位变化法写出景物的细节,综合修辞法让景物更华丽,景物衬托法让景物丰富不孤独。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

课堂中,孩子们边写边抱怨:“魔镜,真的太难了,我实在想不出来了。”“魔镜,我宁愿写大作文,这些方法让我脑细胞都死光了。”

确实,根据方法进行训练,有点按图索骥的味道。任何新技能、新方法并不是第一次就会,需要经过摸索、思考,甚至摔跤,才能掌握。看他们抓耳挠腮的样子,又得进行一番“教诲”——

“你们是不是都觉得这个方法难?”

“是啊,是啊!”

“难就对了,证明你们在动脑筋思考,证明你们想把作文学得更好。这些方法你们以前学过吗?”

“没有学过。”

“所以啊,第一次去游泳,你们就能游得跟小鱼儿一样自在吗?到一次骑车,你们能立马体会到飞一般的感觉吗?”

“不能。”

“我们学作文也是一样,交给你们一个新方法,并不是一下子就会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就跟游泳、骑车一样,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越写越好,越写越轻松。”

“怕不怕难?”

“不怕!”

“好样的,如果遇到了作文的拦路虎,欢迎来向魔镜老师求助,我会帮你打败它的。”

这些方法,只在课堂上练习一次肯定不够。

把每堂课整理出来,不仅让自己反思一遍课堂,促进教学。同时也写给家长、孩子,家长看了在家指导孩子写作,有迹可循;孩子看了重温一遍课堂,查漏补缺。一举三得。

希望孩子们回家以后反复练习,把这三个方法融会贯通,写景类的文章都可以用,熟能生巧,方能精益求精。

(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多年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适合同行借鉴,适合家长指导,更适合孩子练习。教作文,我们一直很认真!)

彩虹老师也有类似的文章:可对照查看。


· end ·

你可能会喜欢:

苹果打赏请留下姓名

好让我记得你

我是魔镜

作文是我们精彩活着的证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