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面对他人的批评,决定了你的高度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280字,阅读约需3分钟;

之前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关于如何回应批评与如何提出建设性批评,这篇讲到一些补充的点,会让你对如何回应批评以及面对批评的正确态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们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各样批评的场景,我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就是包括我在内。当别人一个批评打过来的时候,如果此时的对方是自己熟悉的人,他站出来批评你,我们会认为他所说的话都是在说“你是错的”,我们就会忍不住地保护自己,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来证明“我没有错”,哪怕有时候,找出来的理由压根没有道理。

那当对方是比较权威的人时,像是自己的上级或者老师,我们不会跟他大声辩论,而是先承认自己“错了”,但是心里又特别委屈,觉得自己被冤枉了,事实并不是完全是这样的,之后又会在背后,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或者跟朋友倾诉。

以上的两种情况,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几乎出现在每一次回应批评的场景当中。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出现一点小情绪,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不带评判地去阅读,而不是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少评判,多感受。

我在看樊登老师讲《自尊》这本书的时候,就了解到了这两种情况就属于回应批评的无效方式。

无效的方式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咄咄逼人型。别人指出你的错误,可能他说的并不是全部事实,但是你还是忍不住想要跟他辩论,当你跟对方争论了很久的时候,其实你回应的几乎所有的话,都是在说“我是对的”。

第二种是被动承受型。别人批评我什么,我都忍着,但我仍然不接受,只是内心中仿佛包含数不尽的委屈,憋在心里,然后难受好一阵。

第三种就是混合型。就像是我前面提到的,先被动承受,之后再咄咄逼人,在两种极端之间徘徊,这是最糟糕的。

其实这三种方式一点无益于我们的成长,只是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可是如果别人说什么,你都要自我保护,那么这样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把任何形式的批评都当作对自我的攻击,进而想要进行自我保护,于是选择攻击别人或者被动承受,都是自尊水平较低的表现。

而回应批评的有效方式,也有三种。

第一种是承认。如果你愿意承认别人说的话,那么你就知道了自己哪里有问题,回去改正,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你还获得了成长。当然别人可能说的,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总会有那么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你选择承认,这件事就结束了,你不需要跟自己还有对方较劲了。

第二种是含糊。这里樊登老师说,含糊不是和稀泥,而是部分统一。“我觉得你说的这部分有道理,我记下了。”还有同意可能性,有这种可能啊,还有同意原则,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同意你说的这个原则,我们批评就是要公开透明。

当你在这样回应的时候,对方也会觉得,你是真正听进去了他的话。

第三种是探究。这个方法是,如果你真的不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被批评,你也不要像前面说的那样进行自我保护式的反驳,而是主动去探究自己不好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在《学会正确地批评》中就提到过这种方法,找出对方觉得自己不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在理性判断,接着选择接受或者部分接受。

学会正确地接受批评,也是加快我们成长速度的一种方式。尝试耐心地接受批评,而不是守着那个僵固保守的自我,更有利于我们的自我发展和个人提升,相信作为一位成长者,你也会更愿意选择接受批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