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用笔、结字及“书空”现象

 圣教书院 2021-10-20

赵孟頫所谓“用笔千古不易”老师认为这句话是值得推敲的,赵孟頫是站在复古的立场上说的,我们要谨慎对待。笔法影响了字法,字法有影响了章法,进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怎么能将笔法单独拆开了说呢?如果笔法不变岂不各个书法风格都写的一样?所以笔法是动态变化的,艺术本来就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觉得老赵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能全盘否定。诚然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书法都有一个普遍的大道。每个书家都在这个大道之上做一点加法或减法从而形成有别于他人的书风。用笔之法这个法是大法,书家个人的风格是小法,普遍的法则是历史的积淀,个人的风格必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之上。如果人人的法都是法,岂不人人都是大师,何来高下之分?

历史上任何有创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都不是凭空崩出来的。他们是立法者同时也是继承者。“不知生焉知死”,没有旧何来新?都是法生法,法反法,法加法这样产生的。就像数学一样千变万化,一个非零的数字与其它任何非零数字的相加、想减、相乘、相除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石涛所谓“一画”,法才能生法。此外篆隶楷行草笔法都有相通之处,清代有很多擅长各体的书家,他们将五体的笔法融会贯通。

图片

书法可以舍弃古法吗?欧阳修一定会回答“否!”他在《与石推官书》中就对好友石介为标新立异而没有法度的书法做出了规劝。他直言石介的书法极难辨认,特别怪异,古今都没有这样写的,君子、圣人追求的是中庸之道,而不是“好异以取高”。不继承前人的书法法则,即使独创新意也不足以成为后世楷则,更何况哪一天被无知者学去了,哪里又有什么独创呢?而且石介身为人师,更应该做好表率,如果不及时改正待到以后那些批判刻意追求书法怪异之风的人将罪责推到他石介身上。石介却反驳到书用来传播圣人之道就足够了何必在乎古法。更何况写的再好也不能够和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相比。其实他没有领会到欧阳修的意思,作为文坛领袖他自然认为应该传承古法。即便不能在书法上用功也应该及时改正怪异的书风以免迷惑后人。

图片

徐渭曾言“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己笔意者, 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己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很多人都误以为徐渭是书法的叛逆者,在他身上简直古法尽失,走入了邪魔歪道。但是他们并没有思考徐渭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说的,如果不讲将古法他又何必去关注不同版本的《兰亭序》,如果他不重视古法何必要作《玄摘类抄》《笔玄要指》呢?徐渭要强调的是学习古人不能为了像而像,不能亦步亦趋,要有自己的笔意,但也绝非否定古法,关键在于取舍的问题。不能为了学习古人而丢失自己,只有将古人的法与自己的法相加才能前进。

赵孟頫的“用笔千古不易”之说其实指的是书法用笔的普遍法则,例如“中锋用笔”“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等等。这些法则是体现在历代书法家身上的共性,我们不能忘记书法的基本法则,所以赵孟頫才会说“不易”。

图片

既然用笔千古不易,那么如何学习笔法呢?

来看古代大师怎么学习的。王羲之把自家池塘当笔洗,池水尽墨,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钟繇自己说他晚上睡觉前还要用手指在被子上写字,如此日积月累,连被子也被写破了。无独有偶,郑板桥也不放过睡前的时间,竟用手指在夫人背上写字。此外还有记载虞世南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空中画字,查阅资料还有很多“书空画掌”“书空画地”的典故。古人如此用功,令后人自愧,可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书家在空中练字呢?节约纸张?下笔熟练?老师说在空中写字是为了学习和训练运笔的动作,运笔轨迹能够帮助记忆字形。其实强调运笔动作的书家历来有之。如:

“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姜夔 《续书谱》                         

“自执笔至书功,手也,自书致至书丹法,心也,书原,目也;书评,口也。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余玩古人书旨,云有自蛇斗、若舞剑器、若担夫争道而得者,初不甚解,及观雷大简云,听江声而笔法进,然后知向所云蛇斗等,非点画字形,乃是运笔。知此则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一以贯之而无疑矣。惟壁拆路、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乃是点画形象,然非妙于手运,亦无从臻此。”徐渭《玄抄类摘序》

徐渭在他的书学观中非常重视运笔,悟出了“手之运笔是形,书之点画是影”的奥秘,正是手的运动决定了点画的形态。而很多人却被点画所迷惑,一味描摹字形,失去了书法的书写性。

图片

这也是古人常常“书空”的原因。清初宋曹《书法约言》曰 :“无笔时,亦可空手作握笔法书空,演习久之既熟,虽行卧皆可以意为之。自此用力到沉著痛快处,方能收古人之神。”可见在空中写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训练方式。刘涛在《书空》一文中简要谈及“书空”的含义,并且引用了《陈垣往来书信集》中的内容,陈垣在给陈约的书信中,曾谈及 “空拟”之法:“你说二体《千文》无跋,原有跋,翻印者不印跋耳。此完全是隋唐人笔,不知你何以谓宋元人笔。此帖亦至不易学,非百回看,百回空拟,百回摹不可。何谓空拟?即用指来空写,不用笔,不用墨。空写百余遍,并多看其各个与全体之神气,然后执笔试写之,则仿佛有相似也。”

真草千字文不易学,要 “空拟” 上百遍才可下笔。这种空中临摹的方式不仅节约纸张、墨水,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反复“书空”的过程中,推敲古人的运笔动作,既能够熟练笔法也能够促进字形的记忆,相当于读帖百遍,可谓一举两得。此外“书空”在小学阶段作为一种识字教学的手段,经常被老师运用,此法方便学生练习笔顺,写字更为连贯,促进字形的记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靠这种运动方式来记忆字形确实会产生肌肉记忆,形成习惯,达到熟练。但是我们不能单纯考肌肉记忆,这就像是单靠眼睛记忆一样,而没有通过理解去记忆,在临摹的时候要多理解通过眼睛观察,手中模拟是一种很好的书法学习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