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的无用功:靠加班、靠团建、靠个人

 blackhappy 2021-10-20

在这么多年的管理生涯中,我发现很多管理者虽然坐在管理的岗位上,但却缺乏管理的意识,也没有好的管理的方法。

正是因为对管理存在着错误认知,导致走入了误区,做了很多无用功。

管理团队靠加班、靠团建和靠个人,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1.靠加班,不仅没提高效率还让团队内卷

尤其是中基层管理者,都是在夹缝中生存,根据猴子屁股理论,他们上面有管理者,下面有员工,像一块夹心饼干。

上面的老板给了很多的压力,因为缺乏体系和方法,部分管理者会鼓励加班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加班,来完成目标。

比如会有意无意地表扬某一位加班的员工,这时候就会给下属带来这样的认识:

在领导心中,加班的人是优秀的。

慢慢地,团队就会变味,打个比方:

如果正常下班时间是下午六点,甲为了成为“优秀的人”,就六点半下班。

乙看见大家都六点半才走,所以决定七点下班。

丙看见甲和乙都七点下班,为了自己成为领导心中“优秀的人”,决定七点半下班,或者见大家不走,自己也不敢走。

甲看见丙的时间变长了,又决定超过丙……

你看,内卷就这样产生了。大家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但人效并没有提高,产出比是下降的。

他们虽然在加班,但没有结果,他们也没有在认真工作,过程是虚假的。

在他们内心,也不愿意加班,而是被裹挟的。从而陷入了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做的事没有价值,反而消耗了大家的精力。

所以管理者必须要关注结果,通过结果去追踪过程。

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一点:加班与否不能评判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绩效才是衡量的标准。

2.靠团建,不是解决凝聚力的大力丸

也有管理者非常喜欢搞团建,他们认为这是促进团队协作的一剂良药。

团建有用吗?有用。但真的是包治百病的大力丸吗?

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吃吃喝喝的团建需要有,但这样的团建并不是最好的。

很多管理者和我抱怨,组织团建后,会面临着这样的副作用:

要么大家放松了,变得懈怠。

要么就是团建没起到作用,吃吃喝喝结束就结束了,团队还是原来的样子。

根据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来看,我们的高层次需要有三个:权利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和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在今天的时代,脑力工作者们更希望高效工作,他们也希望协同是高效的,不希望有太多的内耗。

因此相比之下,他们更希望满足权利需要和成就需要,亲和需求相对来说弱一些。

团建应该有,但不得人心的团建遭人恨。如果没有掌握好,很可能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而且我尤其想说一点,凝聚力不是吃吃喝喝吃出来的,浅层次的团建是吃吃喝喝,高层次的团建是打胜仗。

很多时候, 团队不融合,靠打仗就能够得到解决。战友情往往是最牢固的,当同事们在一起经历过了枪林弹雨,感情会变得融洽。

所以我们尽量减少无效的团建,更应该带领团队打胜仗。

当团队成员一起经历过危机,大家共同走过风雨,感情凝聚了,还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这样的队伍一定是一支愿意拼搏、团结一致的队伍。

3.靠个人,是团队有问题的表现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很多管理者在团队中依赖于某一个人。

如果他的业绩好了,团队的业绩就好了。他的业绩差了,团队的业绩就会差。这对团队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正如德鲁克所说:“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有,那么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用在这里很合适:“贝克汉姆不听话,也可以让他坐冷板凳!”

什么意思?贝克汉姆是一个明星员工,如果明星员工犯错了,也是可以让他下场的。前提就是队伍中永远有替补,而不会依赖于某一个人。

这也在要求管理者必须要培养人才。当有人才梯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这样团队才能离开谁都可以转。

但有时候某一个人的业务能力非常强,确实是高出了团队里的所有人。

作为管理者,则要根据他的结果拆解他的过程,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然后复制下来,赋能团队。这也意味着管理者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人。

不培养人的管理者,一定是不合格的。管理者要培养人,不能用一个人的业绩优秀,而掩盖了团队的问题或个人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管理者具备管理体系,要通过体系化的学习训练自己的管理能力。

很多时候,管理者做无用功不是因为懒,而是缺乏体系化的知识。而只有通过体系化的训练,管理能力才会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