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七)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家

 火帝养生_WSH 2021-10-21

【原文】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其汗, 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在身体上面来说,风和湿是靠在一起的,中医为什么要分风、寒、湿?因为我们中药,有的是去风的,有的是去寒的,有的是去湿的。例如像风湿的病人,就是要开祛风的药和祛湿的药,有寒的话,就要开祛寒的药。三样药放在一起,风寒湿就会去掉。

风的性是到处游走,如有的人关节痛,今天痛左边关节,明天痛右边关节,后天痛肩膀,这样跑来跑去的痛,这就是风,所以,风是没有固定的地方痛。

湿刚好与风相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痛。如果一个病人说他全身骨头骨节都在痛,这个就是风湿都有。

标准的治法,就是发汗,这是正治。遇到湿家绝对不要用攻下的方法。

有风和湿的病人,全身都痛,按道理来说,用汗法就可以解,可量,当天气阴雨不止,空气很潮湿时,如果医生开出发大汗的药物给病人服用之后,这会让风气去了, 但是湿气还是存在,病不好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病人发汗时毛孔会张开来,正好遇到气候是阴雨绵绵,这会让湿又跑回身体里面去。“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所以我们开给风湿病人吃发表的药时,病人应该是出现全身微汗表示病去,而不是大汗淋漓,因为大汗表示迅速出汗,而湿行是很慢的,因此会造成风去了,而湿还是停在身体里面。

 如果是微汗出而且摸上去有很黏的感觉,才表示湿出来了,所以我们运动完得到的汗,跟我们洗完澡以后得到的汗摸起来是不一样的,运动完的汗是黏黏的,很湿,因为你动了,湿就出来。洗澡后流的汗, 滑滑的,就不会这样,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汗出。

金匮要略虽然分出很多篇,但是基本上方子还是以桂枝汤为主,中医治疗风与湿,如果只是单纯的表风,就是太阳中风,光用桂枝汤就可以去掉了,如果我们要治疗风湿的时候就不同了,我们也是用发汗法。

你如果发汗汗太多,结果汗出来,风跑掉了,湿还没跑掉,因为病人不单单是风症。“但风气去,湿气在”所以不会好。“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这个病人感觉到说好像要出大汗,结果你一摸病人感觉只是出了微微一层汗,这才是完全的发出来了、所以处方的剂量要控制得很好,这是中医治疗风湿的一个标准的原则。

过去大家学的伤寒论讲的都是纯表风,桂枝汤就是去风的,遇到风湿病人时该怎么处理呢?后面会区分出几种状况,分别使用几种不同的处方,处方为什么要区分呢?因为湿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以要使用不同的处方。

处方开得好的,就是微微有一点汗,风和湿同时去掉,所以,这个就是剂量要把控得很好。这个就是治疗风湿的一个技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