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溜肩可以拉伸上斜方肌吗?

 一身一事 2021-10-21

各位小伙伴们好,文章开始前,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昨天在逛微博时无意中刷到了这个话题,就稍微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其中好多答案都是在引导大家把注意力向放松上斜方肌上倾斜。


我心想,一些认为上斜方肌发达而导致溜肩的朋友所论述的观点是:斜方肌缩短=肩部看起来很鼓=视觉上产生一个大斜坡=溜肩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这些朋友在生活中观察细微、发现溜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上斜方肌特别紧张,总是感觉有紧绷感。所以就想到了是否可以通过拉伸来解除这种紧绷感,误认为只要解除了紧绷感,溜肩就会缓解?

除此以外,可能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多拉伸会改善溜肩状态,又或者还有一些别的观点等等,接下来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溜肩的含义?

先来了解一下溜肩是什么?在我的认知里,溜肩是指肩部靠近颈椎的一端过高,靠近手臂的一端过低,从视觉上看会有一个明显的斜坡(如下图)。

所以在穿衣服时显得不美观,同时挂包或者穿吊带时容易滑掉带。以至于在早些时候,会有一些高明的裁缝发明了垫肩这种东西内衬在衣服里,使穿衣服的身形从视觉上会显得更好看。

产生溜肩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是上斜方肌缩短,从而导致溜肩,对于该观点我个人不太认同。

上斜方肌就是我图中黄色标出来的这一部分,它的近端附着在枕外粗隆,项韧带及上项线内侧,远端附着在锁骨外侧三分之一处的后上方。它的功能是将肩胛骨上抬和上旋。

蓝色圈中是上斜方肌的部分功能

如果过于短缩,肩胛骨的远端会翘起,看起来应该肩膀更平。(如下图)


那上斜方肌紧张导致溜肩,这种说法对吗?

这个观点我认同

因为上斜方肌紧张,意味着肌张力过高,也就是它处于拉长状态。所以如果紧张的观点是对的(已经在拉长状态),那么拉伸它就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把拉长的肌肉变的更长

接下来我要分析的是,什么情况上斜方肌会处于拉长状态。

我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处理各种动作失调或者动作延迟,以及解决因动作模式紊乱而引起慢性疼痛。在我处理的案例里面,经常遇到一类人。他们从外观上看起来就是我们所谓的溜肩。

这是三种常见静态下肩胛骨位置异常:


A是肩胛骨下内侧角凸起
B是肩胛骨内侧缘凸起
C是肩胛骨上角凸起

这些静态下的位置异常都容易伴随关节病变。A和B通常与盂唇损伤有关,C往往伴随肩袖肌群损伤和肩峰撞击。在动态下这些异常会显得更加明显。

正常肩胛骨的位置

正常来说,一个人的肩胛骨应该在图中的位置,肩胛骨的内侧缘看起来是个八字形。

静态或动态下的肩胛内下角凸起(异常下旋)

肩胛下角异常凸起的人,肩胛胸关节伴随异常下旋,所以如上图所示,肩胛骨内侧缘在静态中或者处于倒八字的排列。此时的上斜方肌就是拉长的。外观看上去也最符合溜肩这个形容。

这种情况下,再去拉伸或放松上斜方肌显然就是不合理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肩胛骨异常下角凸起(异常下旋)?

原因其实有很多,有些属于病理性的异常(如下图A)。


有些属于运动学障碍,也就是属于正常位置的改变和运动学改变而不属于疾病(如下图B)。虽然这类本身不是疾病,但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可能会诱发慢性损伤。

A.小儿麻痹症诱发的左上斜方肌麻痹  B.功能性的运动障碍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溜肩,一般性都属于运动模式紊乱造成的。

OK,这里为止,就主要分析了一下我们常见的溜肩最可能的形成原因,它不是由于上斜方肌过于发达或者短缩,而更可能属于肩胛运动障碍中的其中一类,肩胛下角异常凸起(肩胛胸关节异常下旋)对于这类溜肩,我们不能拉伸上斜方肌

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解决呢?

我们常常看到的溜肩,不是上斜方肌发达或者上斜方肌短缩,更可能是上斜方肌被拉长,换句话说,就是肩胛异常下旋。或者说肩胛胸关节的上旋不足,是一种运动障碍。被命名为SDRS(肩胛骨下旋综合征 Scapular Downward Rotation Syndrome)。

如果想解决肩胛下旋综合征在静态下的表现,可以从引发排列紊乱的肌肉不平衡入手。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排列的不平衡包括:前锯肌和上斜方肌拉长,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缩短。可以试试下面的动作。

你需要先做到以下几件事:

1. 保持头部中立位,避免耸肩(减少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参与)


2. 发一个向前推的力让肩胛骨沿着胸廓向前滑动(前伸肩胛骨激活前锯肌)


3. 发一个上抬手臂的力让肩胛骨上旋转(屈肩激活上斜方肌和前锯肌)


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下图:


方案一:向前推墙面的同时向上举起手臂

方案二:向前推弹力带的同时向上举起手臂

方案三:给墙面压力的同时向上滑行手臂,弹力带用来维持屈肩角度


当然还可以使用肌效贴来辅助改善。


这里要特别说明。不要试图直接通过耸肩来练习上斜方肌,从而达到改善溜肩的作用


不要通过练习这个动作来改善溜肩

虽然耸肩能缩短上斜方肌,让肩膀看起来很“”平整",但在肩胛胸廓关节做上提动作时,不仅上斜方肌参与,能让肩胛骨下旋的肩胛提肌菱形肌也会参与其中


所以即使这个练习能使溜肩在静态下得到视觉上的改善,但只要肩关节动起来,肩胛骨下旋综合征依旧会发生,提高了肩带损伤的风险。

在进行了相关的肌力或肌张力调整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动作教育,改变动作模式。反复练习肩部的动作(以屈肩和外展为主)。只有让肩胛骨维持正确的运动学轨迹,才能让问题真正得到改善。

改变动作模式,矫正肌张力紊乱现象等都需要有经验的教练在旁指导和督促,自己练习时会很容易因为肌肉疲劳而导致动作偏离。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简单内容。

此时,如果正在屏幕前看文章的您,也有一些关注训练方面的问题想咨询及了解或者想寻求帮助时,可以给我留言或在后台给我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