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身重量行拳的体悟

 流水无限 2021-10-22

图片

夏雨荷 音乐: 陈佩廷 - 古筝曲 来自QQ音乐

图片


文:高奇男

在读书时,我们都学过牛顿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行拳走架中,我们称为地面反弹力。当拳练到一定程度时,脚板和脚指给地面一个作用力,地面给脚板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由脚而腿而腰经脊柱节节贯穿行于手指。这是我们身体重量松沉到地下产生反弹力的结果,也称为用自身重量行拳。

拳练到这个份上,内气在体内初步形成,内劲已上身。在行拳时意念一沉,气就会沉到脚下。然后,脚下有一股劲力往上返经腿和腰发于身体各个部位。也就是拳论所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这种状态正是我们练拳人所要的。

要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应怎样练呢?我的体悟是:练拳,站桩,静坐三者结合在一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太极桩,肌肉放松,骨缝撑开,松沉圆活,八面支撑。它是练肩松,脊柱松,腰胯松的最佳方法,听说前辈师父教徒弟,先让徒弟站三年桩,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

我是2016年在咸阳培训中心,听恩师李海水先生讲站桩课后开始站桩的。开始,二十分钟,半小时,后来一小时,二年后,二个小时。这一站就是五年。收获满满,体悟多多。肩松了,胛骨贴背,两臂练拳时沉甸甸的。站桩二年,两胯松开,裆劲到脚,脚下生根。四年后,脚和大地融为一体,身体自重松到地下并产生反弹劲力。此时,将地球的势能变成了行拳中的动能,打拳是一种享受。

静坐,我体会它是一种练心静极好的方法。前些年练拳总是思想不集中,念头多心静不下来。我身边的一位练八卦掌的老者说,你把打坐捡起来。因90年代初,我和当地的徐老师练了六年的气功。此后,我又开始静坐了,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时。效果非常好,练拳很快进入了静的状态。这个静是建立防止外界干扰的一 种意识屏障。

练太极拳规矩很多,但我理解的核心是阴阳,练习方法是放松,内容是炼气,它是一种动态的气功。我们通过站桩和静坐得到的松沉,是一种静态的放松。太极拳需要动态的松,所以,要达到动态的松,更需要日日苦练。

恩师李海水先生经常讲,练拳要掰开揉碎,熟烂于心。我理解前句讲的是练拳方法,后句讲的是心法。这些年来,我痴迷于练拳,十几年如一日,刻苦习练,并时刻不忘师父的叮嘱。

如起势,为了找到动力源,每天练100遍连续练了三年。

揽雀尾左掤入榫后,左臂打肘,打掤,打挒,同时右臂下採。我每天都练。

这些年单式练的最多的是:搂膝拗步、倒撵猴、云手、野马分鬃,有些动作感觉手空,如:进步栽捶、搬拦捶、撇身捶、指裆捶、提手上势、左右打虎、手挥琵琶,就将动作掰开专练。练单式的目的:一是每个细小动作都要和腰说上话;二是练劲力节节贯穿。

图片

自身重量行拳是将自己自身重量节节贯穿的松到脚下,然后借用于地面反弹力行拳走架。要想达到这个状态,必须做到肩松,腰胯松,脊柱松,脚踝松。练习这些关节松的办法除练拳外,就是恩师发明的活步桩。几年来,我经常练活步桩,感觉非常受益。主要练法是小腿直,大腿弯,膝关节不受力,胯直接和脚说上话。

现以左搂膝拗步为例,简要说说自身重量松到脚下的状态。右胯放松,左胯将左腿抬起左脚落地后。此时,自身重量全部松到脚下,身体状态是:两胯股骨头分别向两侧外展,两胯撑开,尾闾内收,命门后撑,裆劲下沉,上有虚领下松腰胯,脊柱节节拉开,整个身体撑开撑圆。这是练拳最佳放松状态,此时,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双脚平铺于地五趾伸展和大地粘合在一起。真正放松到脚下了,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它是松沉功夫的体现。身体越放松,放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越多,借地面的反弹力也就越大。

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自身重量行拳和蹬撑得到的反弹力,虽然原理一样,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蹬撑腿脚用力,僵力所产生的反弹力,不能节节贯穿,它和顶门杠是一样的,只是一种自然现像,人人都会适应初学者。而自身重量行拳是习拳者经过多年苦练,得到的一种功夫。自身重量松沉到地下所产生的反弹力和身体产生的内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内劲。它受人体意念指挥,向下它和自身重量同步松到地面,向上它和反弹力一起充盈全身各部位,使身体向气球一样膨胀并富有弹性和张力,它是产生掤劲的根源。

   以上,只是自己对自身重量行拳的一点体悟,愿意和大家分享。错的地方请师父,拳友批评指正。

李海水老师讲站桩: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