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运用中医思维治疗感染性疾病

 新用户55603918 2021-10-22
图片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干预、对抗病原体与保护脏器组织及免疫功能相结合、多法联用, 综合协同, 在各个环节调动机体内在因素, 祛除疫毒, 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优势, 提出加强对新发感染病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探讨发病规律, 早期介入, 截断治疗, 辨病与辨证结合, 整体调整与专病专药结合的治疗思路。强调重视温病学课程的地位, 培养温病学人才是发挥中医防治感染病优势的需要。

中医治疗感染病的优势



辨证论治——决定对疾病的早期介入 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有强大的杀灭和制作用,但是在病原体还未查找清楚的情况下, 难以发挥作用直接进行对抗性的干预治疗。而中医根据症状或证候群即可审证求因, 据因处方, 针对中医病因早期治疗,减弱病原体毒力及其对人体器官的损害、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为争取治疗赢得时间。

整体观念——决定对抗性与保护性相结合 抗生素在阻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功不可没,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病原微生物的直接对抗。然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表现不仅仅是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还包括免疫功能的失调和脏器病理组织的损伤, 特别是在后期病变中, 脏器病理组织的损伤占据主要地位, 但抗生素对组织器官的修复是无能为力的。而中医整体观念决定其治疗是对抗病原体与保护脏器组织、保护免疫机能相结合。如一些危重性感染性疾病中出现神昏、惊厥、出血等证, 是病毒破坏神经血管脏器的反映, 温病学治法中清心开窍、熄风、滋养阴液、益气固脱等法, 现代医学认为这些治法都有增强心肌功能、肺的呼吸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减少脑细胞损害等作用。感染本身往往免疫功能降低,单纯的对抗治疗有削弱机体免疫的倾向,而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等法在对抗病原体的同时有增强免疫机能作用。另外新发传染病病理变化普遍存在“热瘀”, 凉血散血法可减少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纤维化, 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在改善微循环方面的优势。

多法联用, 综合协同——解除病原体毒素 目前,虽然中医药对病原体直接对抗的作用尚不理想,“强度”和“针对性”远不如抗生素。但中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来清除病原体的。如温病学中的清热法、凉血法、化湿法、化瘀法、通下法等,根据病情需要诸法联用,既可直接杀灭或拮抗细菌、病毒,又能通过调动机体内在因素祛除病邪,排出毒素。另外某些感染性疾病中的危重证,其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存在诸多环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邪正关系侧重及临床证候表现的差异,采用扶正与祛邪方法并用,在直接杀灭、拮抗细菌、病毒的同时,扶助正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稳定机体内环境,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中药相对安全,无菌群失调的弊病,这些都是优势所在。


中医治疗感染病的思路



重视对新发难治性感染病的研究 病毒是某些重型感染病的病因, 病毒体积小,能通过最细的细菌滤器,多寄生于人体细胞之内,对抗生素具有抵抗作用,所以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收效甚微;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以及动物源性的病原导致一些新生感染病。这些都是现代感染性疾病面临的难题。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有过辉煌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原始依据。要重视中医对感染性疾病防治的研究,尤其是新发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探讨发病规律,创新辨证论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早期介入,截断治疗 

对于感染性疾病应早用中药,“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 津液未耗,患者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之时拔除病根。掌握病变发展规律, 把握疾病本质有预见性的抢先一步,“先安未受邪之地”, 拦截病邪深入。如通下法是排毒解毒的重要途径,可恰当地早用。中医治疗乙型脑炎早用下法、早用熄风法,有效控制病情, 减少了后遗症。又如痰瘀是疫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痰瘀征象出现的早也是疫病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充分认识一般外感热病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而在疫病数日或1日即可完成,根据症状适当早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之法, 可防止危重证出现。治疗中不仅要着眼于疫毒本身,更要重视机体的抗病能力,以利于在各个环节调动机体内在因素,祛除疫毒。排毒解毒与扶正法相结合,攻补兼施,保护脏器免遭或减轻受损, 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思路, 是截断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

辨病与辨证结合,整体调整与专病专药结合 

专病专方专药对温疫治疗行之有效,这是历史上温疫学家共同的治疗经验。专方专病体现了对疫病病因特异, 病位、病机传变规律性的认识,值得借鉴。如吴又可的达原饮、余霖的清瘟败毒饮、杨栗山的升降散,他们每以专方针对整个疫病治疗, 意在针对性强,但也不忽视辨证,在辨证基础上制定专方,在专方的基础上针对个体不同情况进行加减,随证变化。深入研究治疗感染病的高效速效专方将会使中医治疗更有效便捷,应进一步加强针对病原体治疗有特效药物的研究,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重视后期调理  

中医对感染病的后期调理更具优势,可将外感病辨治与内伤辨治方法结合,注意清除余邪,扶助正气,对瘥后饮食起居进行调理,促进损伤脏腑组织的修复。

重视温病学课程的地位   

温病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 对于指导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辨治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分别对中医、西学中和西医 3类专家进行中医优势病种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病变、病变进入慢性期或缓解期以及原因不明或病因病理复杂的病变方面,有较明显优势。在当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法规限制抗生素滥用的医疗背景下, 对一般急性感染性疾病能在温病学理论指导下最大程度的使用中药,提高抗生素的替代率,减少菌株变异、耐药及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后的机会感染,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重视温病学课程的地位,培养温病学人才,是发挥中医防治感染病优势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