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的中医定性及传变解说(中医版)

 金苹果6 2022-12-11 发布于北京

新冠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中医界学者对此做过诸多有益的探讨与解读,为更加清晰、便利的指导新冠的中医治疗,尝试从中医的角度,对新冠的发生、发展、传变、转归作以论述与解读。

明确“瘟疫”与“温病”的界限

在正式论述前,需对瘟疫与温病的界限进行区分。在现行中医学教材中,瘟疫与温病统纳于中医《温病学》,因此,瘟疫、温病往往混为一谈,而在古人的定义里,二者却有明确的区分。而通过对清代在温病方面颇有建树医家的梳理,瘟疫与温病的传承实为两派,必须辨而明之,其大致传承如下:

Image

温热本四时之常气,瘟疫乃天地之厉气。二者虽然在症状角度有相似之处,但从病邪角度讲,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而温病与伤寒,虽有伤于寒邪(伤寒)与伤于热邪(温病)的不同,用药有寒热的差别,而疾病传变皆由表及里,并无二致。也即叶天士所言的“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

Image

由于,临床中,温病与伤寒多见而瘟疫少见,因此,对瘟疫之病的传变、发展往往由温病代之,而对古人总结的瘟疫之病传变规律,不够重视。吴又可将其总结为表里九传。也即,瘟疫之邪气,由口鼻而直入膜原,入膜原之后,往往不是感而即病,根据邪气的强烈程度与人体自身的正气情况,可有一段潜伏期,在邪气蓄积或正气抵抗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发病,其发病由从膜原向肺卫肌表透发与向腹胃、肝肾营血内传两种总的趋势,根据情况不同又分门别类,吴又可称之为表里九传。由此可看出,瘟疫的发病与温病的卫气营血,伤寒的三阴三阳传变,有明显的不同

Image

“新冠”应明确归入瘟疫,有其自身的传变特点

在明了瘟疫其自身的特点之后,我们对新冠就有了大体的把握。从现有资料来看,“新

冠肺炎”亦以口鼻而受为主(这也是我们极力强调带口罩的原因所在)。因此,其发病亦是由口鼻而受,直入“膜原”,内可入营血,外可出卫表,这才是新冠传变的特点所在。 

从新冠病例的观察来看,此病一旦发病,正气较盛者,可邪气外透,出于肺卫、肌表,

迅速化热,产生高热,伤津,即而口渴,随之侵及腹胃,即使在目前致病性不强的情况下,

这类病例亦不少见。

Image

而一些正气偏弱,寒湿弥漫的患者,又往往开始热不重,而蓄生湿热弥漫上焦,出现类似湿温的反应,继而导致中焦气机不畅,出现腹胀、恶心、大便异常等不适。

Image

大致,举一下例子,但总归新冠的发展符合由口鼻而受,直入“膜原”,内可入营血,外可出卫表这一总特征。因此,在新冠的治疗中,往往要注意:

a. 内里已化热,舌苔可仍白腻

    由于瘟疫之邪,由口鼻而受,可由膜原入营血,内里化热,再由里及表向外透发。因此,初期内热可与舌苔白腻共存,务必仔细辨别,参合症状,辨其外在之寒湿与内里郁热的多少,而参合治之。

b. 疫病“由膜原而传里达表”的传变过程,必须明确

    新冠由邪伏膜原而发病,多因膜原之寒湿,使热邪不易透发,经过一段潜伏期而发病。不治心包营分热盛,肺部受病;不治伤津耗液,腹胃受病。因此,要对新冠传里达表,即上又下的传变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新冠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

通过对新冠阳性患者的观察,虽然患者感受的是同样的邪气,但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依然有不同的转化。总之,有寒热程度之不同,邪气多少之有异,病程阶段之差别。因此,很难用一方一法通治所有的新冠患者。仍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治之。

Image
Image
Image

而关于近期新冠邪气的性质问题,由于此类患者多是网诊,借助于对已诊患者舌象的观察、归纳,以上舌象虽有寒热之不同,而湿气一也。通过对病机分析与病程演变的考虑,此次邪气以寒湿为主,而素体内热者,可郁而化热。同时,根据多数患者发病时,发热伴浑身酸痛,以关节疼痛为主(湿流关节),乏力,头沉,且此病随小便、汗出而解,小便黄秽重浊,汗出粘身。因此,通过舌象、症状、缓解方式的综合考虑,寒湿当是本次疫病的主要致病邪气,而随着病程发展而有诸如类似风温、湿热等转化。(此段部分内容受王升武同道启发后而明白,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时,因此次新冠患者多发高热,体温多39℃以上,随着热势进展,耗气伤津的加重,患者整体状态会向气阴两虚转化,病性转燥,此病热势过后,患者整体呈现虚弱状态,同时又兼夹虚热上扰,出现咽喉疼痛加重,咳痰、痰粘等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患者症状的观察,此病毒侵袭偏于肝经,诸如口苦、咽干、两侧头痛、头晕,可侵及睾丸,与厥阴病“烦满而囊缩”类似。

借助以上两节论述,在把握了瘟疫、新冠的整体传变规律、及对病邪性质进行分析后,结合现有疾病演化资料及治疗经验,可进一步细化其传变规律。如下:(下图)。

Image

近来,社会面阳性病例越来越多,求助于中医治疗渐成趋势。但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其复杂性,本人依据接触过或治疗过的阳性病例,观察其疾病演化,总结其特点,借助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尝试阐明其机理,捋清其演化。一方面为治疗指明方向,一方面,对疾病的演化有清晰的认识,更好的把握患者病情的走向。本文,写作仓促,且限于接触病例有限,尚有认识不到的地方,若有明显错误或不妥之处,望请各位同道指出,以求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