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赋节

 崆峒樵隐 2021-10-25

发表于 2011-5-17 22:06:04|

    中华诗赋节,也叫中国诗赋节,中华诗赋活动日,简称“诗赋节”。
    早在20世纪40年代,文艺界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始将端午这天定为“中华诗人节”。宣言中提出:“我们决定设立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是要使诗歌成为民族的呼声……”从此,端午这天就成了中国诗人的节日。届时举行诗人集会,交流创作,朗诵诗歌,抒发爱国热情,在救亡救国、和平建设中均起到了鼓与呼的积极作用。
    黑龙江学者王泽生2007年通过辞赋比较学提出以屈原的逝世纪念日农历“端午节”——五月初五,为“中华辞赋节”(中国辞赋节)——中华辞赋发端纪念日。因为屈原的去世,标志着楚辞学的形成。因此,汉朝把屈原的辞——从诗经向辞赋过渡的楚辞,称做赋。2011514,中国辞赋协会在王宇斌的提议下,并深入研讨了辞赋节的可行性和文化内涵后,正式集体启倡,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中国辞赋节,从而进入星火燎原的实施阶段,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我们认为,可将两条思路综合,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之为中华诗赋节。其理由如下:
    一、屈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招魂》《天问》《九章》等。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不仅是中国诗歌的起源之一,而且是辞赋的起源之一。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赋,汉代人亦普遍把楚辞称为辞或“辞赋”,故屈子是为中华辞赋之先启之始袓(下府岸人语)。且屈原的去世,标志着楚辞学的形成,也就是说最初步的辞赋体在那个时代确立了(王泽生语)。
    二、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文学精神,是其诗赋文学的基本性格与特点。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国家强盛和统一,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具有亘古常新、永不磨灭的意义。
    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被放逐的屈原于当年五月五日,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其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中华民族的无穷力量。由之,屈原的逝世纪念日,即毎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应当明确为“中国诗赋”和中国诗赋人之重大纪念日。
    四、诗歌,尤其是古体诗词,是学习辞赋的基础。中国诗赋节的推出,有利于使诗歌界和辞赋界携手并进,共同为振兴古典文学而努力。当然,在具体的诗歌会议上叫中国诗人节,在辞赋会议上叫中国辞赋节,俱互不相违。
    五、“中国端午节”,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六、端午也称为解粽节,在这一天可以剥出本来的内质。以此日为诗赋节,可用习诗赋之喜悦洗却心中块垒,以研诗赋之文明荡涤内心世界,以诗赋之努力服务当代社会,为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