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山秘境寻味记之青头菌

 阿圣_ 2021-10-27

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顶好的东西向来会用山珍海味来形容

物以稀为贵,

山珍和海味能在食物界地位优越,

就是因为它们太稀少了,采集也很困难。

每到雨季,

云南人的餐桌上向来少不了一盘菌子,

在种类繁多的野生菌当中,

青头菌因口感细嫩柔软,香味悠长,

让它脱颖而出,

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

论是招待贵宾,还是家庭聚餐,

都是一道引人垂涎的重头菜。

                 完整视频请戳 ☝☝☝

食材的获取,尤其是稀有食材的获取,

往往需要超常的辛苦付出和极具耐心的等待,

这样的法则在地势复杂的云南尤为突显。

远处是绵延的群峰峻岭,

海拔在2000多米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交汇处,

土壤之上,

催生了一种不可多得的食材——青头菌。

Image

                            ▲青头菌

虽然已经是七八月的夏季,

但是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

深山里空气显得异常阴冷潮湿,

脚下的路也变的泥泞难走,

鞋子和裤腿早已被晨露打湿浸透。

搜寻的时间已超过半天,

只采到两朵米汤菌,仍旧不见青头菌的踪影。

脚下是沾满雨水和泥土的枯枝烂叶,

一旁的松针被其他采菌人翻的七零八落,

每天进山的采菌人数不胜数,

挑个早点的时间进山显得至关重要。

Image

Image

                            ▲青头菌

青头菌的问世,

源于天地之间的种种机缘巧合,

只要能寻觅到一朵菌子,

一米之内,五步之间,亦能寻到另外一朵,

这是青头菌的生长法则,

也是采菌人的捡拾之道。

Image

                            ▲青头菌

青头菌的生长极快,

一夜之间,就能从刚破土长到打开伞冒,

潮湿的土壤为菌子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而沾了雨水的菌子,

腐烂的更快,保质期也大大缩短。

Image

                            ▲青头菌

Image

                         ▲不认识的菌儿

了赶在下一场暴雨来临前回到家,

采菌人休整片刻,

加快了寻找的步伐。

所有辛苦的付出总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满满一大背篓的菌子是对采菌人最佳的奖赏。

Image

Image

                            ▲青头菌

青头菌肉质肥美,

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各种矿质元素,

烹饪方法多种多样,

素炒能大大提升菌子的鲜甜。

Image

Image

                            ▲米汤菌

简单的青花椒、辣椒段,蒜片和盐调味,

大火爆炒七八分钟

一道素炒青头菌就出锅了,

新鲜的青头菌并无特殊的气味,

而炒熟后的青头菌香味扑鼻,味道浓郁。

Image

Image

Image

                           ▲素炒汤菌

炭烤青头菌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高温让菌子迅速脱水,

肉质变得紧实,

只需要简单的用盐提味,

最原汁原味的清香就能被激发出来,

控制好火候,不需要太久两面微焦,

便可食用,

口感细嫩爽脆,口齿留香。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炭烤青头菌  

野生菌的对生长环境极具挑剔,

只有云贵川部分地区才能看到身影,

生长于雨季,

而今年的雨季比往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

上山寻觅了多次都是一无所获,

直到这次大雨的到来,

才终于品尝到了这难得的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