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博教授:学伤寒的五观.六戒.四境界,快来看看你达到了哪一层

 中医药方便 2021-10-28

华医世界


图片

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博教授

庞博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

庞博教授的课就像是思维的盛宴,之前在私塾班,已经讲授了7节《伤寒论》串讲系列课,获得了如潮好评——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师妹选取《伤寒论》串讲课程的部分内容,太阳病提纲条文讲解,供临床优秀的中医师参考。

 四境界、五观、六诫

四境界

第一层境界就是学会用经方

第二层境界掌握张仲景先生《伤寒论》的里法

第三层境界,学习张仲景治学的方法

第四层境界,学习张仲景悲天悯人,不求名利,为求博济的高尚情怀

五观

语境还原、文字考据的历史观,

提纲挈领、知常达变的辩证观,

横纵联合、前后对勘的整体观,

兼爱博采、批判继承的科学观,

承古求用、纳新求好的实践观。

图片

六诫

随文释义:依据一段话或前后文,对某一个你根本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释,猜想假说。

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求了解词句的正确内涵。

断章取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者一小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而根本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的原意原旨。

拘文牵义:拘执于条文或字义,而不知道灵活变通。

引喻失义:援引例证有所不当,两物不相似而误以为相似。小柴胡汤什么时候主之,什么时候不中与?阳脉涩,阴脉弦,到底是小建中还是小柴胡?

旁文剩义:抓住那些次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不放,而忽略了张仲景先生那活的五观。哪五观?历史观,辨证观,整体观,科学观,实践观。

图片

太阳

提纲

图片

庞博教授提出一个接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跟着老师的问题来思考。

他认为这些问题比答案要重要的多,比答案要重要的多。

太阳病

太阳病,太阳为病,太阳之为病,有什么区别?

庞教授认为:六经就是六个大的档案袋,大的档案夹,某一类某一属性的一大类问题我放在这里。比如这是我们的台账,那是我们的账本,那再后边是我们的纪要等等,它是不同的属性。

整个太阳病里边大的病类有:太阳中风(12条),太阳伤寒(3条),太阳温病(6条),太阳中湿(痉湿暍),太阳中暍(痉湿暍)。

太阳病,太阳为病和太阳之为病,实际上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太阳病指了他的归属。

太阳为病是所生的病。

太阳之为病,却是太阳本身的病,太阳经本身的病。

  脉浮

太阳之为病给一个定义之后很快就到脉浮。

浮脉就只是表证这一种吗?

从病位思考

浮为在表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

自汗出是什么?表虚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脉浮可以是实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

病位在表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里虚禁汗,实证禁灸,表证禁清补。

里虚的病人不能用汗法,29条

实证不当用什么?不当用灸,助热了

表证禁用清补,说的非常清楚

所以我们转过头来看,如果有浮脉就是表证,这样的认识就非常危险了。

图片

病位在上,在心口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

阳明病脉浮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浮脉可以在里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

寸尺之浮不同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有力而浮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脾虚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病位在表,病位在里,病位在上,都可以。所以哪有那么多一定之法呀!

从病性角度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有风邪,有温邪,有水饮,有里虚。

风可以令脉浮,温邪可以令脉浮,水饮可以令脉浮,里虚可以令脉浮。

以上很多是要提示浮脉的各种相关性,在伤寒里就是这么灵活。

图片

  头项强痛而恶寒

小柴胡汤也颈项强,桂枝汤也头项强,葛根汤也头项强,桂枝加葛根汤也头项强,项背强,颈项强有什么区别呀?

一字之差,区别很大。

脖子发紧,哪是颈,哪是背,哪是项,哪是头?谁是外谁是表?

所以张仲景是在用相关的症状去做非常精细和精微的鉴别,可能很难理解,但是我们要试着去恢复仲景的原说原貌。

所谓强,非常简单,因为我们有《说文解字》,我们有康熙字典,我们有我们台湾教育部的词语大辞典。都可以去训古考据。

所谓强,就是指坚韧和不柔顺,木强也,不柔和也。

颈项就不一样了,颈是少阳经脉。

所以张仲景一字之差,颈项强,就变成了小柴胡枢机不利。

项背强,背为阳,腹为阴,就是太阳经络循行不利。

图片

太阳是寒还是热?

太阳是寒还是热,按理说太阳应该是寒水,但是我们又说太阳病它有发热。

恶寒,太阳应寒水之化。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在天为寒,在地为水。离中有真阴,坎中有真阳,那个真阳要往上走,真阴要往下走,真阴从心要走到肾,真阳从肾要升到心,这就是水火的运动。

注意,不是所有的恶寒都是寒证或者阳虚,恶寒有七种,背恶寒有七种,《张氏医通》里边说的,三阴直中,素禀阳虚,痰饮,血瘀,饮食积滞,中暑热,都可以导致背恶寒,甚至于我们发痈疽之先兆都可以。

图片

图片

庞博教授是人气教师。学员们听课时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旋转,各种条文、方剂在脑海中串联成一片。

如果您想和庞博教授学习更伤寒论知识:

今天(10月28日),晚19:30,来华医世界直播间——

不在私塾班,也能听课

快扫码加微微

获取听课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