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的一点思考:

 风声之家 2021-10-29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1-10-29

中医有“热极生寒,寒极生热”之说。其中机理,有必要加以分析。

热极生寒,《伤寒论》中有“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的热厥,这只是热极生寒之一种。此是里热外寒,“热深者厥亦深”,属于真热假寒。

《伤寒论》又说:“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这又是另一种热极生寒的病机。

细析其理,“下之”,必是中焦热结。药过病所,则伤中焦之阳。中焦无热,不会轻易下之吧?“复发汗”,更伤心肺之卫阳。于是由里热盛,而成亡阳之证。这叫做矛盾论的“向对立面转化”,叫“否定之否定”。

三十多年前的夏天某日,烈日当空,骄阳如火,去山上扛树。一时汗流夹背,流个不止。后来竟至无汗恶寒,身觉怕冷。由大热之大汗淋漓,变为无汗的恶寒怕冷。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一时热能消耗挥发太多,而转为能量不足之虚寒。幸好当时正年轻力壮,回到家里,凉爽处休息一会,就恢复正常了。这也是热极生寒的另一种类型。象这些问题,只看物质分子式,全不讲究阴阳气化的唯物论西医,能知道其中机理吗?所以说,西医不研究阴阳寒热转化之理,就难以明白病机的复化。

关于寒能化热的问题,首先必须是阳旺体质,才能由寒邪化为真热,化为白虎证承气证的真热证。阳虚体质,只能化为四逆汤证、真武汤证等真寒假热之证。这叫做“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寒邪化热的道理,就是体表受寒之后,毛细血管闭塞,血流阻力增大,血流不畅,毛孔散热功能受阻。同时体表生物电的阻力也增大,电阻大,电路就要发热。所以伤于寒,就会发热,跟细菌病毒无关。中医深知此理,所以《内经》说“今之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寒邪在表之热,一汗而愈。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1.10.29.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