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组块的教学研究,前进一步

 小赵作文 2021-11-03

两江新区第八次基于“组块”的教学研修活动在为明学校举行。

思考方式改变

这一次的研修活动和之前的研修活动相比,有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们议课之前,徐颖老师做了一个题为《组块教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的提示。

这个提示从四个方面展开:

1. 组块教学研究属于教学论范畴

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

2. 组块教学的心理依据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为一个更大意义的信息单元,并储存在大脑中,这样的心理活动称为“组块”,同时把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

“组块”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可以很好地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容量。“组块理论”认为人类储存于记忆中的知识,是以有机组块的形式存在的。

3. 组块的四个特征

 动态性:组块会随着主体知识经验的不同而变化,能把有关联的多个单位组成一个组块,扩充短时记忆的信息量。

自由性:这些组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扩容性:主体可以对一个大组块进行切分或重组,从而对同一材料记忆的信息量就比以前有所增加。

 整体性:组块在使用中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元素而出现的。

4. 组块教学在实践中的组织形式

基于场景组块、基于语言组块、基于形象组块、基于情感组块

徐颖老师要求老师们跳脱出平常议课的条条框框,运用组块教学的这些基本概念去对本堂课进行微格研究。

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这也回应了我参加组块教学研修活动时的困惑:既然我们是基于组块教学理论的,那么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得用组块教学理论来衡量我们所在做的事情,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回到课堂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狼牙山五壮士》。

课堂流程:

1. 复习词语,引入画面

第一组短语描写战斗激烈的,学生读,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第二组短语描写战士们表现的,学生读,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个体

2. 朗读体会梳理写法

读第二自然段中描写每一个战士的句子,说这些描写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谁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学生说、朗读。师请学生继续站着,为后面整体读这一自然段,感知点面结合做准备。

在这个自然段中,只写了这些个体吗?生回答。板书:群体。这里写了几个群体?

教师点明: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叫点面结合。全班一起配合读。单个学生读点,大家一起读面。

在这个环节中,想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感受点面结合的样态,二是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从课堂来看,样态的感受认识目标基本达成,但是点面结合的好处这一个目标是虚空的,没有给学生点破,学生也并不是特别能够去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好处:给人以现场的真实感受,从多方面烘托,展示描写对象。

3. 小组合作对比分析,深入体会

运用思维图,回顾整篇课文: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跳下悬崖。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节勾画聚焦个体、关注群体的句子谈体会,并用朗读表现。

出示第二自然段聚焦个体的句子和”峰顶歼敌“部分聚焦个体的句子,发现聚焦个体可以是多点,也可以是一点。

在这里的交流中,有提到点面结合的写法,像电影一样出现很多的画面。

提问:如果只有五壮士的描写可以吗?

4. 学以致用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点面结合的写法,给出任务,写一次活动中的精彩片段。

整个课堂下来,其实是有一种违和感的。前面在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后面写一次活动中的精彩片段。这一课的特殊在于,这是革命题材的作品,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感受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我以为重在体会好处,而且是点面结合这样的写法让我们看到战士们的自我牺牲、英勇无惧的精神。同时,当我们学习一种方法,我以为认知逻辑顺序是先看到使用这个方法后的效果,然后去分析怎么达到这个效果的,最后才是尝试着去使用这个方法。

方括符中所记下的是我在听课时,基于对统编教材编者意图所进行的思考。

课后议课

基于组块教学理论,我的思考则从组块教学的四种课堂实践形式出发。

我认为在这堂课中,教师想要做的就是认识点面结合、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样看来,教师就是基于语言在进行组块。至于这样组块的方式是否合适,我还是赞同我在听课时的想法。

徐颖老师认为,这节课其实把四种组块的形式是有机在进行融合,虽说有的地方还显得很生硬。

如基于情感组块这个部分课堂中断掉了几次。

第一次,生读短语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部分,情感是起来的。但是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情感线抓住。

第二次读聚焦个体的部分,教师想学生说到了谁就读描写谁的句子,但是没有给学生说明,这个地方情感又被断掉了一次。

徐颖老师改进:1.当请到学生起来交流个体的时候,给学生说明,请你稍等,等会儿你就来读这一句。2.交流完了,大家就来配合读。3.只读聚焦个体的部分,请同学谈谈有什么感受。4.只读关注群体的部分,请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5.再来一起配合读,看看点面结合的写法到底好处在哪里)。

第三次,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没有继续回扣到全文,这里情感线索又断了一次。

我很是赞同这样的看法。我在思考的时候,显得比较绝对化,忘记了组块教学的特征:扩容性。同一个行为可以达到多个目标,不是绝对化的一个目标。

这样的思考,又进了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