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长铭:教育要跟学生“谈人生”

 guanghua4210 2021-11-03

教育者跟现在的学生谈未来规划,不是说非要考进某个大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一生保持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热情,一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梦想,这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四中的校园里,有一块石头镌刻着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所写下的《北京四中训诫》,其中的几句话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

“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

“欲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

王道元号召学生“要对风化抱着改良的愿望,对国是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心”。

图片

北京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

北京四中前校长刘长铭说,以前的一些教育家,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但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抱有通过教育来改良社会风气的理想。


在《中国名校长》栏目的采访过程中刘长铭留下了很多“刷屏级”的教育短视频,他“敢言”的底气来自于30年四中工作经历中,对教育理想的亲身践行。

如在2004年倡导恢复北京四中初中部,提出培养具有“杰出中国人”意识的优秀学子;每年让学生到农村支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精神得到洗礼,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家国情怀,切肤可感。如此,学生才能有更大的眼界;再如2010年开始组建的北京四中“道元班”以实现学生多元化培养的目标。

“我希望四中的老师,能出几个教育家。”刘长铭说,教育者跟现在的学生谈未来规划,不是说非要考进某个大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一生保持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热情,一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梦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没意识到这点
学校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马国川:在名校当校长压力是不是很大?

刘长铭:是,压力很大。这几年我觉得教育在某些方面正在退化,我发现老师现在讲课手里拿习题集的现象越来越多,就只是刷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老师的课上几乎找不到痕迹。

什么叫做素质教育,不是学不学什么的问题。学点唱歌跳舞就是素质教育吗?一天到晚就是考试、学数理化就不是素质教育吗?素质教育实际上的关键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关注了教育对象身体、人格、心灵、社会性的和谐发展。甚至有一些重要的文章都在谈应试教育挤占了素质教育的时间,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将音乐、美术也纳入到了考试科目里面,这恰好是出问题的关键。

马国川:刘校长,您这个讲得非常好,正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或者是对于素质教育不科学的认识,导致这么多年像“烙烧饼”似的反复调整,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就多开些素质类课程,把文体、书法也纳入进了课堂。

刘长铭我们总是“做加法”,但在课程内容上我们不能再“做加法”了。一天就24个小时,不可能变成48个小时。但是这些教育的因素、元素在各个学科里都有,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里,不必非得在课程的知识内容上“做加法”。

我们国家倡导的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这不是5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时刻都要想到“德智体美劳”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不是学校开办体育、文艺等活动就可以了,老师们必须将“德智体美劳”与课堂知识融为一体,集中体现在教学工作中。

“希望四中成为学府、社会和家园”

马国川:您当时构想的学校是个什么样子?

刘长铭其实当时我们都不是很清楚,后来我常常说三个词,希望四中成为学府社会家园

“学府”是说我们要崇尚学问,我希望四中的老师将来能够出几个教育家,提出一些对教育精辟、深刻、独到的理解。我们主张老师去做学问,只有这样,老师将来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潜心钻研。

“社会”是指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让学生全面体会社会生活。四中的活动非常多,除了学校的社团,还有每年的社会实践,比如每个学生都要到农村支教,这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必修课程。

“家园”是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这个学校就是他们永远眷恋的地方。我们今天谈热爱祖国,无非就是热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时光。这些记忆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些不能割舍的东西,实际上这就是对家乡、祖国的一种深深热爱的情感。

马国川:讲的非常好,爱国主义绝对不是空洞的,它首先来自于你对家乡、对你周围的人的一种热爱。

图片

爱国教育要从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

刘长铭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应该走出两个误区,一个是走出仇恨的误区,不要一提爱国就想从1840年开始,讲过去多么的落后和耻辱。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生共鸣,再谈过去的耻辱。其实在有些情况下,不一定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我们提出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天的爱国就是要思考,中国怎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觉得如今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谈爱国教育。

当然,历史永远不可改变,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爱国就一定要去憎恨别的国家和民族,这种仇恨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和理性。现在社会上看到的一些所谓的“爱国”行为,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愚昧,一种无知。如果你要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甚至引领世界,就不能永远仇恨别人

另外,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给祖国争光。你把事情做成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在教育中,我不反对应该有一种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可爱”

马国川:您觉得一个好学生是什么样的?

刘长铭做了40多年教育,接触了很多的学生,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可爱。过去别人问我在四中工作了30年,接触的都是好学生,现在在润泽学校,我喜欢这儿的学生吗?他们的学习可能不如四中的学习成绩那么优秀。

我实事求是说,我特别喜欢现在这些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非常好的方面,比如说他们的表达、演讲能力非常强。去年北京市有一个中学生辩论赛,初一的孩子去参加,结果一上阵就遇到了汇文中学高二的学生。后来汇文的那些高二的学生就说:“你们的学生真是非常棒。再过几年我们可能就不如他们了,他们很善表达。”

还有一件事情我特别有感触,一些学生跟老师在一块土地上种了点黄瓜西红柿,当第一批黄瓜长成时,他们决定搞一个采摘仪式。这个想法是在早晨上课的时候看到黄瓜时才有的,但上午第二节课就举办了仪式,由学生自己主持,他们完全即兴演讲,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初一初二的学生上台侃侃而谈,说话几乎没有语病,逻辑性非常强。

所以什么是教育?我跟有些老师说,他们做的这些事情特别有意义,因为他们的学生跟那些经过若干次考试选拔来,但进了别的学校的学生是不一样的。这些学生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他们有很多优秀的能力,一点不比别的学生差。

“教育最重要是让孩子认识自我”

马国川:对于教育来说,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长铭中国的教育要把教育和训练分开。如今很多学校拿来宣传的我认为不属于教育的结果,是训练的结果。一个学校的训练水平高,并不一定代表它的教育水平高。特别适合考试的人,将来也不一定就能适合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学校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做必要的准备。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让他们知道了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2010年在四中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小众的实验,组织了一个实验班。这个实验班不是收高分的学生,我只有一个条件,这个学生一定要有非常感兴趣的事情,要达到痴迷的程度,能专注做一件事,就算差好几十分也没关系,都可以来。

所以这个班当时收了很多有特点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对于观鸟很感兴趣,有的对计算机感兴趣,有的对游戏感兴趣。我们这个项目就叫道元班,就是用王道元先生(北京四中首任校长)的名字。

有一个小孩对研究公交车感兴趣,在高中的时候他也是一天到晚研究公交、汽车,后来在汽车上他有几项发明专利,还获得了国际金奖。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高考体制上考大学肯定不行,所以后来他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去了国外的大学。

这样的学生很多,这些年来这个班有4个学生在高中期间创业,还有的休学创业,成功率是100%。

马国川:是吗?

刘长铭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专项技术,拿这个技术去创业,去融资。我讲一个这个班最典型的学生,他是从我们初中升上来的,2015年上了道元班,2016年的时候他找我来说:“校长,我想休学创业。”我说:“我同意你休学,但在这之前我得知道你干什么了?”,他说他搞了一种叫做全景图像生成的系统。

全景图像就是现在的VR会经常用到,他设计的全景图像生成的成本要比Google的低得多。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他简单给我讲了一下,我立刻就知道了,我说:“那行,你创业去吧”。

图片

北京四中高二学生齐麟致休学开公司,他正在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016年他开始创业,2017年来找我,问他能不能再休学一年?我问他创业到什么程度了,他说已经完成了融资,组织了团队,成立了公司。我又问他真的对这个项目有信心吗?他说有,我就同意他继续去创业了。

去年他又来找我说:“校长我现在想上学了,您能不能给我写推荐信,我希望去斯坦福。”我通过他给我写的简历,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这个孩子挺了不起的,创办了好几家公司,当 CEO、CTO,还当合伙人,又有七项发明专利,于是我给他写了推荐信。

今年五一他和他妈妈突然来找我,说自己已经上了一所学校,但不是斯坦福,他被一所很好的文理学院录取了。

后来我们吃饭聊天,我问他什么时候入学,他说还想准备gap一年,明年再入学。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再迟一年上学的话,就意味着你读大一的时候,与你同龄的同学已经大学毕业了,你觉得遗憾吗?一下落后人家好几年。”

当时他的妈妈和他都没说话,可能他们是在心里想这个问题。于是我给他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我说:“一个学生走正常的发展的路线是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如果再读几年的研究生和博士,又得五六年,然后到一个公司去工作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他发展的最好结果不就是你现在这样吗?所以你已经大大地超前了,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来说,不到二十岁就去创业,办公司,而且办了好几个,这中间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会犯很多错误,遭遇很多坎坷。但是早遭受坎坷,早犯错误比晚犯错误的成本低得多,如果一个人到30多岁40岁犯错误,可能这辈子都栽到底了,十几岁的孩子犯错误,马上就能重整旗鼓,另开张了。所以你不仅比别人更早地获得了发展成果,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哪一个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能够跟你相比?”

现在很多中国家长都特别着急,希望孩子15岁就把18岁的知识都学了,甚至一两岁就开始背唐诗,两三岁开始学英语,三岁四岁以后学奥数,他们都特别希望孩子往前赶。

图片

马国川:其实不必在乎这一年两年。

刘长铭孩子如果在这个时候,对于未来的生活甚至人生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思考和定位,我觉得对于后来的发展更重要。

我们之所以跟现在的学生谈未来规划,不是说非要考进某个大学,其实这个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一生保持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热情,一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梦想,这是最重要的。

马国川:您讲的这点非常好,也非常深刻,谢谢刘校长。

本文转自:巨浪视线(julangshixian2021)

图片

由巨浪视线发起,联办传媒集团旗下《财经》杂志联合重磅打造的教育系列访谈栏目——《中国名校长》,通过对话顶级学校名校长,讲述家长焦虑的、学生好奇的、百万教育人关心的种种话题,为观众提供教养新知、解读教育方向、揭秘不为人知的名校运转模式。

仅以此栏目,向那些教育燃灯者致敬。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一个民间的、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专注于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坚持理性、建设性、前瞻性、国际性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改革。
1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