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凌河畔,万佛堂的佛光

 安东老王 2021-11-05

离开广胜寺北塔,我们驱车赶往万佛堂石窟。到达时间是8月28日上午九点一刻。

大凌河畔,万佛堂石窟。这一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石窟同期一脉,亦始凿于北魏。

1978年春三月,辽大1977届新生军训时,我们历史系七七-一班三十六位同学曾在指导员老师周毅的带领下,到过万佛堂。但那时福成年轻,不知这座石窟的价值,匆匆看看,印象并不深刻。

其实呀,这座融书法摩崖、石刻造像一体的石窟,是一座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宝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因此,早在1988年即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堂石窟紧依凌河之畔,地理位置在义县西北公里大凌河北岸的福山峭壁上。

据资料介绍,石窟分为东西两区、现存大小洞窟16个,时刻造像430余尊。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皇帝祈福开凿的。 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

上图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铁铸像

进入万佛堂景区,我们先看的是西区九窟。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六个大窟,上层为三个小窟,另有部分壁龛。第一窟(居东)和第六窟(居西第一窟)今保持得相对完整。余损坏严重。

图为万佛堂石窟之西区

  福成驻足摩崖“元景造像碑”前。此碑现已严重风化,看不清字迹。这个碑刻,曾被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康有为称为“元魏诸碑极品”的,惜今在其前,未见光华。

图为万佛堂石窟中最大佛造像

大佛造像的四周千佛

  窟顶莲花宝盖、飞天藻井更显北魏时期的时刻技艺。

  西区第一窟是整个万佛堂石窟的精华所在。让我们留连忘返。

  第一窟有门檐三间,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五米,中央是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尖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待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形象生动。

   这种风格与形式,我们并不陌生,2014年10月在云门石窟见过。

窟内四周供奉有四尊座佛圆雕像,应该是唐代的作品

第六窟门旁的力士像

石窟的佛像风化与损毁状态

窟外之顶上,有石塔一座。

  东西区间的岩壁上是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植于何时未知,树下有佛之铜像,应当是当代所立。

景区内有塔林,为当代重修或增修,上图为昙曜法师纪念塔,当代所立。

窟区内石窟中的千手观音像

万佛堂景区风光

感谢李建春、李建玲两位兄长的提供的部分图片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