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泽厚 杨国荣│伦理问题及其他——过程分析的视角

 heshingshih 2021-11-05

编  者  按

     2014 年 5 月,应杨国荣多年前之邀,李泽厚前来华东师范大学,主持伦理学讨论班,并与多名学者展开 “哲学对谈”,这些学术活动引起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四次讨论和 “哲学对谈”之后,李泽厚与杨国荣就伦理学问题又作了一次深入交谈,双方对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之分、伦理与道德的涵义、权利与善、经验与先验、历史与理性、心理与本体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 “转识成智”中的 “智”等问题,作了理论上的讨论。现将录音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摘    要

     李泽厚与杨国荣以对话的形式,对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之分、伦理与道德的涵义、权利与善、经验与先验、历史与理性、心理与本体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转识成智”中的 “智”等问题,作了理论上的讨论。杨国荣认为宗教性道德中蕴含着个体性的人生取向,这种取向不能完全等同于道德,由此,他更趋向于考察道德与政治、法律的关系及两者的相互制约,李泽厚则坚持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之分。对伦理与道德,杨国荣关注两者的共同内涵,李泽厚则突出两者的区分。关于权利与善,杨国荣主张区分以一般价值原则等形式呈现的形式层面的 “善”与表现为对人的合理需要满足的实质层面的 “善”,由此侧重于权利与善之间的互动,李泽厚则强调权利优先于善。李泽厚提出 “经验变先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三个著名命题,杨国荣在充分肯定以上命题的重要理论意义的同时,主张以 “先验返经验”、 “理性渗历史”、“本体存心理”来延伸和扩展以上命题。对李泽厚提出的 “金冯学派”传统与 “转识成智”中 “智”的涵义等问题,杨国荣作了简要回应。

本文刊载于《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