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虚体质 表现:乏力、容易累、上楼梯就会气喘吁吁,大便不成形,脘腹胀满,说话的声音低弱、不爱说话,容易出汗,容易感冒,身体偏弱,容易生病,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恢复慢等。 从舌象来看: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 常用药: ①心气虚:人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益气养心) ②肺气虚:党参、黄芪,淮山药、太子参、麦冬、白术、甘草、大枣、熟地、五味子。(补益肺气) ③脾胃气虚: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麦冬、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④肾气虚证:党参、熟地、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当归、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益气补肾) 2、阳虚体质 表现:怕冷、喜欢热的,失眠、容易醒,手脚冰凉,胃部、腰部和关节等地方怕受凉,大便稀溏、容易腹泻,小便色清量多等。 从舌象来看:舌淡胖苔厚腻。 常用药: ①心阳虚:党参、黄芪、肉桂、生姜、甘草、巴戟天等(温补心阳) ②脾阳虚:党参、白术、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补骨脂等。(温中健脾) ③肾阳虚:附子、肉桂、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枸杞、鹿角胶、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肾阳) 3、阴虚体质 表现:失眠多梦,睡觉出汗,皮肤干燥,嘴里发干、嗓子干,手脚发热,脸上冒火,脸颊潮红,眼睛干涩,性情急躁等。 从舌象来看:舌尖偏红,苔少。 常用药: ①肝阴虚: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贝、桔梗、太子参。(滋养肝阴) ②肾阴虚: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菊花、麦冬、五味子。(滋阴补肾) ③脾胃阴虚:沙参、麦冬、白芍、淮山药、石斛、天花粉、蜂蜜、葛根。(养阴和胃) ④心阴虚:天冬、生地、玄参、丹参、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淡竹叶。(滋养心阴) ⑤肺阴虚: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贝、桔梗、太子参。(养阴润肺) 4、痰湿体质 表现:体型偏胖、腰部肥满而松软,痰多、嗓子痒,身体沉重,小肚子大,嘴里发粘,容易出汗,容易累,脸上爱出油等。 从舌象来看:舌苔厚腻。 常用药: ①痰湿蕴肺: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燥湿化痰、温肺降逆) ②痰湿中阻:陈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③痰湿蒙窍(痰蒙清窍):白术、天麻、陈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风) 5、湿热体质 表现:皮肤瘙痒、湿疹、爱长痘,面部油光,容易生痤疮,嘴里异味严重,体型偏胖或偏瘦、容易困倦,心烦,脾气大,大便困难,小便发黄,眼睛偏红等。 从舌象来看:舌红苔黄腻、舌尖呈现锯齿状。 常用药: ①脾胃湿热:黄连,石膏,桔梗,甘草,丹皮。(健脾、清热、祛湿) ②肾湿热: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健脾利湿、温阳补肾) ③肝胆湿热: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清肝胆,利湿热) 6、血瘀体质 表现:腰疼、腿疼,脸色、嘴唇颜色偏暗,皮肤粗糙,不知不觉出现皮肤淤青,眼睛里的红血丝多,刷牙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忘性大、性格急躁等。 从舌象来看:舌暗,舌头静脉瘦紫。 常用药:血府逐瘀胶囊 7、气郁体质 表现:体型偏瘦,情绪低沉、容易紧张、多愁善感、抑郁,胸闷、爱叹气,睡不着觉,不爱吃饭,胸胁胀痛等。 从舌象来看:舌尖苔白或黄。 常用药: ①瘀阻于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活血理气,行瘀通络) ②瘀阻于心: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桂枝、赤芍、枳壳、郁金。(活血理气通脉) ③瘀阻于胃: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等。(化瘀通络止血、理气和胃) ④瘀阻于肝: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赤芍、乌药、枳壳、延胡索等。(祛瘀通络,疏肝理气) ⑤瘀阻于肢体: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秦艽、羌活、地龙等。(活血行气,袪风除湿、通痹止痛) ⑥瘀阻于胞宫: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肉桂、干姜等。(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⑦瘀阻脑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地龙等。(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8、过敏体质 表现:容易过敏、瘙痒,经常打喷嚏,皮肤敏感,有遗传性,容易鼻炎、气喘。 从舌象来看:苔多裂纹,地图舌。 常用药:菟丝子、肉苁蓉、山药、茯苓、鹿茸、肉桂、防风、黄芪、白术等。(补肾气、健脾,增强体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