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桂枝汤:药方解析、应用和注意事项

 天一正气 2021-11-07

编者按:以下文字为倪师(倪海厦)授课视频的文字实录。因为是口头讲授的实录,转成文字稿看起来难免有时会有语句不完整甚至不通顺的情况,倪师又常常有思维跳跃,所以文字有时看起来不太连贯,但是大体来说不影响理解。望同学预先知晓,善加领会。

图片

现在进入《伤寒论》第一个方,桂枝汤。张仲景《伤寒》《金匮》大概60%以上的方都是桂枝汤在做加减。在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桂枝汤不是张仲景发明的,古代圣贤一直传下来,一直在使用,一直没有变过。张仲景把它归经到治疗太阳中风使用。

1 剂型

《伤寒》《金匮》诸位会遇到汤剂,散剂、丸剂三种。读《伤寒》《金匮》时,你要知道什么时候用汤剂,什么时候用散剂、丸剂,都不一样的。汤加个草字头,这是“扫荡”的“荡”嘛,汤取其迅捷,速度很快。桂枝汤若做成丸,不一样,桂枝丸吃下去半天不发汗。煮汤也要技巧,你喝汤时喝它的气还是质,这什么意思?当你要发表时,是不是发散,取发散,全身毛孔打开最好啊,所以煮汤时大火去煮,从头到尾都是大火。大火取其气,小火取其质。治病时,迅捷,汤大火煮。所以中药所有发表药都大火煮。同样的汤剂煮的方法不对,吃的效果就没那么好。当攻里时,要取其质,比如后面要介绍的大承气汤之类,把大便攻出来对不对,你吃它的气,气很轻啊,往上冲,不行。你要吃它的质,白虎承气要慢火炖,一剂就把它通出来,让它的质很厚,味道很厚,能够攻下。目的不一样。所以当我们要涤荡五脏六腑的东西时,要用汤剂;通关活络,经络不通时都可以用汤剂。阴阳不平衡的时候,我们也用汤剂,什么叫阴阳不平衡?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白天昏沉沉晚上精神很好,这就是阴阳不平衡哪。你跟大家不一样的时候就是阴阳不平衡。当病邪很重,重症时用汤剂。还有,病人萎缩,肌肉枯槁,也用汤剂润泽它。皮肤不好,也用汤剂让它好得快,增益气血也可用汤剂。散剂,药粉,四肢久病,这种用散剂,像风湿痹症,表里游走,病居无常处都可用散剂。有的时候必须用丸剂,丸剂主要能逐破积聚,硬块肿块肿瘤都可以用丸剂,还有吃东西,有的人不进饮食,吃不下东西,胃口不好,用丸剂慢攻,丸剂药缓力专,集中打一个点的时候可能就需要丸剂。


2 度量衡
度量衡的问题,因为没有文物可参考,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有一个经方家陆九芝,其外祖父叫王朴庄,是乾嘉时当地一个名医。可能他家就有汉朝古董,当时人也不知道古今度量衡如何对应,这个人就专门去研究它,把度量衡找出来。他花了很多心血,可能这个人一辈子病人少看,他就专门去找这个东西,因为这是一个功德嘛,历代、现在我们海峡两岸统一也有这个问题,因为度量衡不一样。我为什么常常搞错,因为很多大陆人跟我讲,1钱是5克,已经用了十几年了,又有人跟我说1钱等于3.6克,我就搞混了。我没办法去那边量,没时间去,下次再去量。这个人呢,陆九芝是他的外曾孙,陆九芝是很有名的经方家,陆九芝和傅青主这两个人是同一朝的经方家,傅青主很有名,是侠医,传说他武功很高。他的弟子是陈士铎,你们看的《黄帝外经》就是他的弟子写的。所以那时候《黄帝外经》绝对有,他们都看过,这些都是经方家哦,很厉害。所以他们当时就把这个考证出来了。据他们的考证,汉制的八两等于今制的六钱,所以桂枝3两差不多是2.3钱,你到中药房去抓,它的剂量就是2.3钱,但你不要真的写成2.3钱,药房会把你赶出去,对不对?怎么那么计较,我心里知道是2.3钱,但我不会开2.3钱,开3钱算了,为什么呢?因为后面还有煮的方法、喝的方法啊。如果开2.3钱就合了,合于现在的。

煮的时候,“微火煮三升”,仲景说的是微火,诸位要记得,汉朝不是现在的瓦斯,要去生火煮,你说微火很难控制的,实际上都是滚火,我们只有现在才有办法控制微火,汉朝没办法微火,微火就没了,对不对?

服一升,就是一碗。
过去我们看到一升,这个“升”怎么来的?根据王朴庄的考证,他说他们家乡叫“六杓七杪为一升”,为什么这样?比如麦门冬,你在箱子里面压很久,你要挑六杓,但是你要杪它,把它弄松软以后再拿,不能硬邦邦地拿。当年没有度量衡那么精准去量它,就是大概是这样子,把它弄松以后,至少弄七下,杪过以后松软以后再去挑六杓出来,这个杓的大小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汤匙,那个杓不大。一升大概是5钱的量。

3 药方解析
大家看《本草经》时,桂枝呢,我们用阴阳来分它最清楚了。桂枝是阳药,白芍是阴药。桂枝辛甘发散为阳;白芍酸苦涌泄为阴。桂枝白芍等量,我们如果把它放到人体上的时候,心脏呢管动脉和静脉,动脉和静脉是等长,你不相信你去量量看,一定是等长,common sense嘛。因为静脉动脉等长,我们阴阳要平衡,所以桂枝白芍剂量一样。阳虚时,桂枝加重,阴虚,不足的时候,白芍加重。张仲景就是这样来调和阴阳,所以有时桂枝要加量,有时桂枝汤要重用白芍,比如小建中汤就用白芍;有时候加桂,桂枝汤和知母汤又不一样,所以光是一个桂枝汤,这样一个调和阴阳的方子里,我们稍微加减一下都可以对付不一样的时机和症状,目的只是让它阴阳调和,阴阳调和就回到常态,常态就是健康。当医生呢,你只要知道阴阳,就可以做很好的医生,你知道阴阳,除了诊断以外,同时药剂上面能够把阴阳调和回来。

如果我们不开其他药,光是桂枝白芍丢下去,病人一吃一下马上大汗,因为一个阳药,一个阴药,很强嘛,马上流汗流掉,3天以后病人打电话给你:医生啊,感冒好了,我现在也不恶风,也不流汗,都没有了。可是我三天没有大便了,为什么?因为桂枝白芍一下去以后,它发表的力量很强,动脉循环速度加快,循环快的时候表邪都去掉了,中风现象去掉了。去掉的同时津液伤了,肠胃的津液没了,我们人身上的汗水都是来自肠胃,你不相信,你吃饭喝汤很快的话就开始流汗,有没有?所以为什么要放甘草、生姜、红枣。这个红枣你去煮它,拿起来就是胃液,跟胃液没什么两样,黏答答的,红黄,里面是黄的,外面是红的,是火生土。我们后面有朱雀汤,就是十枣汤,我们攻坚的时候,把肺里的水排掉的时候,开十枣汤下去会用红枣,为什么?因为甘遂、芫花、大戟一下去胃液就没了,我们用红枣补回来。我们在攻的同时要把它补回来。这样我们攻邪的同时不伤正气,不会影响到。不然的话,病好了,病人也死掉了,也不对。生姜呢,以后会有干姜和生姜,《本草经》里生姜也是辛辣的,也是发散,这里用生姜,能够刺激胃。甘草呢,除了说甘草和解,一般来说,大家对甘草的了解就是,甘草嘛就是和中,中药里常常加甘草进去,有的药性不和,不和的话加甘草进去,让它和。这是一般的通俗的解释方法。实际上,甘草它能够解毒。我们在治病时,我们同时要考虑到这个病人肠胃里可能有宿食在里面,有的食物可能已经坏死掉了。现在病人生病,肠子里的食物又有问题,坏死掉产生毒素,对病人是负担。《本草》里讲甘草解百毒,解什么百毒,就是食物的毒。所以我们化解食物的毒,都是用甘草。甘草炙过以后除了本身的甘草能预防肠胃里发炎以外,同时能增强心脏力量,所以仲景用炙甘草和生甘草方向不一样。用生甘草的时候只是对肠胃,用炙甘草时一定要对心脏,所以后面会有炙甘草汤啊,仲景在治感冒时,桂枝汤里为什么甘草炙过,强心脏,我们治病的同时,既预防肠胃里食物坏死,又怕肠胃津液伤到,同时又要把感冒去掉,顾虑这么多的情况下,还要顾虑心脏不要受伤。我们只要维持心脏很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有其他病变。所以心脏很好的人长寿啊,要开心嘛,西药就没法做到这样。你说这个方子,我光是只是这样讲哦,还可以讲得更深。你想想有没有道理。西药它丢下去就好了,管你有没有宿食,肠胃津液够不够,它才不管你哩。吃下去脸色苍白关我什么事啊,还是死掉了啊,那个十八岁学生不是死掉了?没用。

4 应用举例
光是这样一个处方,几千年还是受用。这个方子,拿到手上以后,不管它叫什么病。今天有个病人来找你,医生,我肠胃炎。那你说说你肠胃炎的症状,胃哪里痛?我胃很少痛,但我没事就流汗,风吹得很难过,风吹我就很不舒服。一听这个什么肠胃炎,这是太阳中风嘛,桂枝汤下去就好了,肠胃炎也好了。又来一个人感冒也是桂枝汤,你还是桂枝汤给他。老师,奇怪,感冒也好了,肠胃炎也好了。不同的病同样的药,这就是中医。中医是辨证论治,所以当你讲说中风的时候是把它当成病,不是把中风当成症状,一个“中风”二字呢,就可以涵盖“项强,发热,恶风,有汗”。“伤寒”就代表“体痛,恶寒,无汗,发热”。桂枝汤你不要拿一味桂枝泡汤啊,桂枝汤有五味药。

5 注意事项
当你有这个概念以后,你看,吃完桂枝汤,为什么要喝稀饭,稀饭是土,来自五谷,现代所有长寿的人,最喜欢吃稀饭,尤其是番薯稀饭。煮稀饭,帮助药力发散,也保证肠胃里有津液。流汗,最好的流汗是流一点微汗,感冒病毒排出来,津液又没有伤到,最厉害最标准。若大汗淋漓,太过了。太过时,病不会除掉。仲景《伤寒论》非常细腻,包括处方怎么治,如果你用太过,怎么去弥补。

这是一个标准方,你看一个人是100kg的体格,那个人才30-40kg的体格,你不能开同样的剂量,体格大的开重一点。200磅的桂枝5钱,瘦的开2钱,小孩子半钱。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能死板板的。

汗出以后不可当风,也不能靠近火炉。一定要等胃口恢复,就康复了。
有时仲景把白芍拿掉哦,很凶悍哦,白芍不用,加别的药进去。重症的时候,基本处方都是来自桂枝汤,我现在先给你们一个基本的概念。
 (编辑整理/王军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