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斑狼疮治疗经验分享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11-10
原创2021-11-10 08:17·悬壶济事

红斑狼疮(SLE)是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20-- 40 岁的女性,是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病程缠绵,治疗困难之疑难症。一般分为盘状和系统性两型,前者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而且多发生在面部,呈持久性圆形或规则形片状红斑,上覆粘着性鳞屑,边缘清楚,有毛细血管扩张,鳞屑下面有角质栓和扩大的毛囊口,伴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和烧灼感。常在日晒或过劳后加剧,极少数可转变成系统型。后者除面部水肿性蝶形红斑外,还可累及系统的组织和器官,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或有肾炎、心包炎、胸膜炎、肝脾肿大,神经精神障碍等。

病例1:杨xx ,女,23岁。

病史:一年前因面部红斑伴高烧,在某医院皮肤科诊为红斑狼疮,经用药(不详),红斑消失,热退,近因日晒红斑又现,再用前药不见好转,来我处诊治。

症状:面部红斑成片,边缘清楚,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唇干色紫红,苔黄燥,舌红绛尖有红刺,脉弦数。

辨证:热毒炽盛,内燔营血。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瘀。

方药: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双花,连翘,山栀,黄芩,玄参,石斛,甘草。10 剂,水煎服。

二诊:7月 20日,红斑转暗,热渐退,大便干、小便黄,上方加生大黄,玄明粉。继续服10剂。

三诊 :8月5日,红斑消失,热退,守上方加减服30余剂,病情基本稳定随访未复发。

按:本例属热毒燔灼营血所致,热毒入血,毒邪炽盛而致高热不退,血伤络而妄行,故皮肤红斑,治宜凉血护阴,清热解毒,热毒得清,血行则平,病情平稳,但若热毒入血,血为之瘀,毒与瘀互结,毒有所依,常使毒不易去,故治疗时适加活血化瘀药物,使瘀化血散,毒失巢所居,方能毒消病愈。

病例2:佟xx,女,19岁。

病史:两月前因面发红斑,关节酸痛,高热到某医院诊断为'系统狼疮',曾用地塞米松等药不见明显好转。来我处服中药。

症状:面部红斑,面部和下肢浮肿,腹胀有腹水,神疲倦怠,四肢酸软,少气懒言,四末不温,关节疼痛,腰酸疼痛,食少便溏,尿少,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5.3x 10 ^9/ L,血小板180 x 10 ^9 /l常规:蛋白( ),红细胞0-- -2,白细胞0- 3,管型( )

辨证:气阴两亏,脾肾阳虚。

治法:益气活血,健脾温肾。

方药: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女贞子,菟丝子,仙灵脾,丹参,鸡血藤,重楼,白花蛇草,益母草,红花,桃仁,附子,肉桂,甘草。10剂,水煎服。

二诊:四末见温,浮肿见消,红斑减少;食欲欠佳,大便溏泻,上方加砂仁,白术,枳壳,肉豆蔻,党参,以益健牌。10剂。

三诊:诸症好转,守上方加减服半年 ,症状基本消退,服红宝丹早晚各5粒,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本例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毒邪犯驻,使气阴两伤,脾肾两虚,脾肾受损,肾阳衰微,故见浮肿腹胀;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故尿少夜尿;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四肢,故形寒神倦,四末不温;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胸隔疼满,食少便溏。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补元气、益心脾、利水消肿,黄芪且可补气生阳,益气固表;女贞子,菟丝子、仙灵脾三药合用、阴阳俱补;丹参,红花、桃仁、鸡血藤、益母草活血通络,重楼、白花蛇舌草性味甘凉、清热解毒,无伤阴碍胃之弊、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方益气活血,健脾补肾、解毒通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