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想起当年姜堰班 (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11-11
    主编:非   


       那时候去上海是很困难的,尤其像苏北里下河的人们,正因为这样,我们都牢牢记住了姜堰班和高港大轮船。姜堰班开内河,而高港班开长江这条线路,一直到上海十六铺。那时我们觉得,一上了高港大轮船就等于踏上了上海这块土地。
        说起姜堰班的缓慢和拥挤,很多人都说最拥挤莫过冬天,内河的枯水季节已到,而去上海探亲的人却特多(可见上海的建设有里下河人的贡献)。整个姜堰班不止一艘拖轮,而是连系着三四艘拖轮,像一只迟缓的大蜈蚣一样在姜堰(泰州)到安丰的内河中爬行。
      姜堰班实际上是白昼航船,早晨6点起航,晚6点到点。人们携儿带女,所带的包里必有香油、咸鱼、咸鸭蛋、腊肉之类。冬天是天亮迟天黑早,人们乘船往往是起早摸黑,船里灯光昏暗,似乎所有人的脸都是黑色的,人们以极大的忍耐力忍受着里面浑浊不堪的空气。好在轮船像是大舞台,从安丰开始,就有耍杂技的,练气功的,唱小曲的,卖杂食的轮番上场,似乎每过一个码头都会重新换上一批人,整个船舱是有序的、寒酸的、拥挤的却又是温暖的。我曾在小时候的船上接受过一个老大爷油腻腻的棉袄的庇护,虽然有一股油味,但极能抵挡住早晚的寒冷。现在想想,那日子多么灰色,但人们的心似乎跟轮船一样,坚定地、不屈不挠地向遥远的上海进发。长大后我读到张岱的《夜航船》,我想,如果让张岱乘一乘我们的姜堰班,肯定会写出另一篇有味的《夜航船》的。
       有一次,我疲惫地钻出船舱,姜堰到了。外面凛冽的风把我吹得东倒西歪的,但我眼睛一亮,原来姜堰班一声不响地把老家下在船顶上的雪带到了高港。船顶上的雪上没有半点乌迹。我想这三艘披着雪衣的拖轮在夜里行驶时就像三条白鲸一样,在黑暗中的内河上坚定地游着,它们已经把这白得发蓝的雪带到了没有下雪的高港,它们肯定是准备把这雪带到上海去的,如果它们能继续在长江里行驶的话。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