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释意】……《孝经》中《诗经·节南山》

 克谐达功 2021-11-12

《诗经·小雅·节南山》

佚名 〔先秦〕

【原文】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释文】南山像竹节,岩石突兀嵯峨。权势显赫的高官啊!民众仰望你们,寄托着殷切希望。我忧心如焚,不敢畅所欲言。国家岌岌可危啊!究竟靠谁去督促改进。

【原文】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释文】竹节一样南山,敦厚而又壮阔。名声显赫的高官啊!为何招徕愤恨哀怨。天上异象频发,地下灾祸不断。民众怨声载道,你们假装视而不见。

【原文】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释文】高官福禄者,曾是姬周王朝的中流砥柱;权倾朝堂者,曾使四面八方而和平统一。帝王拥有这样得力帮手,民生信服并皆大欢喜。

【原文】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释文】常言道,不祭祀敬畏上帝神灵,国家必将走向虚弱败亡。你们不再虔诚祭祀,民众也就失去了信仰;你们不再关心天下而去尽职尽责,人们便失去了君子的榜样力量。看上下左右,一个个有样学样,无非一群奸佞小人;再看裙带联姻,个顶个阴奉阳违,无非一伙俸禄饕餮。不敬畏苍天,才有如此乱象丛生;苍天不再垂青,才会这样多灾多难。所以说,君临上界,万民仰止;君子隐去,邪恶横生。

【原文】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释文】常言道,不祭祀敬畏上帝神灵,天下必将走向奢靡淫乱。你们逐日累月胡作非为,民众疲于奔命而无所适从。我迷惑不解如酒醉未醒,禁不住想问一句:究竟谁把持朝政?为何不各负其责,反而一味徒劳百姓。

【原文】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释文】四马驾车,勇往直前,各尽其力。我瞻望天下未来,愁上眉头,却不知将向何处。一会儿怒火中烧,意欲拔刀相向;一会儿心灰意冷,唯有酗酒偷生。

【原文】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释文】苍天盛怒,帝王心绪不宁。高官不扪心反省,唯埋怨民众不顺从他们奢求。家父吟诵此诗讽谏,期盼帝王明辨祸乱根源。赶快猛醒行动起来吧,振兴家邦,拯救民心。

【参考资料】

*《孝经·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读诗偶感】

观名家或通俗翻译《诗经·节南山》。其中“节”一般视为“截”之通假,而“南山”即视为“钟南山”。然而,依从《诗经》惯例的“比兴”特色,“节”即为“竹节”本义,亦未尝不可,甚或可隐喻“凡官应有节操”的“起兴”和“类比”。至于“南山”也无必要特指某一座山,而理解为“一座突兀的像竹节一样山”,其实更合诗意。

再者,关于该诗中“师尹”。其究竟单指“太师尹氏”,还是指两个人,即“太师”和“尹氏”。对此,若参照《周礼》等“上古三代”时的官吏名称,像“师”“尹”都可泛指官员。所以“师尹”在此释意为“高官”,与其诗中作为君王左右手和权臣地位,应该较为适宜吧。

《孝经》将《诗经·小雅·节南山》放置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中,作为理念依据。由此反而佐证,在秦汉时节,凡知书达理者,不仅应深谙“出将入仕”必须谨守“天、地、人,即三才”的品格,并且要恪守“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的职责和德行。

2021年11月12日星期五克谐草于济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