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大人吃一顿饭,娃竟感染上可致癌细菌!一定要引起重视

 OK妈谈育儿 2021-11-12

幽门螺杆菌大家应该或多或少听过,但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对它并不是特别重视。反倒是我爸妈,今年以来一直催着我去医院查一下。他们这两年有好几个朋友因为胃癌过世,这几个朋友都有幽门螺旋杆菌,不是说一定与之有关,但毕竟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诱发因素,所以他们感触很深,先后去做了检测,并且进行了治疗,也一再催促我们尽早去做检查。

其实这几年网络上对幽门螺杆菌的科普声量也在变大,微博上经常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相关热搜,阅读量都很高:“50%以上感染率”“易引发胃癌”“儿童更容易感染”……这些信息都蛮触目惊心的,而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都是在童年时期被传染的!

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个啥?

感染后一定要去治疗吗?

治好了会不会复发?

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怎么办?

以上这些疑问,我在网上查了资料,也翻看了些相关书籍,但始终有些不确定的地方,于是我最近专门约了浙大儿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余金丹医生做了采访,把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一系列问题都问了个彻底,前后都捋清楚了,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知一一种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细菌。它在自然界已经存在了超5万年,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50%,由于我们中国人更习惯合餐制的关系,口-口传染率高,因此幽门螺杆菌在我国感染率尤其高,达到了59%,平均每2个人中就有1人携带。

而从统计来看,首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大都发生在10岁以前。金丹医生说,现在查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成人,多数的感染时间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成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强,相互间感染很少见(但也有)。

原先我们抗拒老人用自己筷子给孩子喂饭、咬碎了喂饭,是觉得不卫生,会把口腔里的病菌传染给孩子,但并没有去特别深究。了解后才知道,除了疱疹病毒、致龋细菌,幽门螺杆菌也是主要借由口-口形式传播的,而且很多时候只是碰过同一盘菜,就被传染了。
孩子被传染后,虽然较长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症状,但始终会携带病菌无法自愈,并且幽门螺杆菌会在孩子胃部进行缓慢的病变,或多或少影响消化系统健康。
所以金丹医生强调,幽门螺杆菌不仅对成人来说是潜在的健康威胁,对孩子来说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去预防的隐患。
高感染率的同时,幽门螺杆菌最大的威胁在于,它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诱发因素,约有1%的高危型幽门螺杆菌菌种会引发胃癌,此外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都和幽门螺杆菌脱不了干系。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马上就有不适症状,而是有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
- 它会首先引起慢性胃炎概率接近100%
- 再发展至胃溃疡和胃萎缩据统计约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 最终最坏的情况,就是胃癌了。幽门螺杆菌中,约有1%是会引发胃癌的高危型幽门螺杆菌,在体内最长可以潜伏数十年,很多人感染高危菌种后,直到发病前,都只是偶尔觉得胃部不适,年轻人由于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很多时候甚至完全没感觉,等到有明显症状再去检查时,可能已经成了胃癌中晚期,生存率不足20%。

所以在2017年10月27日,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考虑到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率和高致病率,金丹医生说,对成年人来说,无论平时有没有胃部不适的状况,从对自身负责的角度出发,都是建议主动去医院做幽门螺杆菌筛查的,尤其是家里有胃癌家族史的,更是需要尽早筛查,杜绝后患,同时也降低传染给家里孩子的概率。
目前主流的筛查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通过胃黏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医生取下小块胃内病变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准确率高,但操作起来会比较难受;
第二种,碳呼气试验。分为C13和C14,都是在服用C13或C14胶囊后检测,两者的准确率都可以达到95%以上,无痛无创,是现在采用最多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式。

要注意的是,因为C14存在辐射性,所以孕妇、儿童检测时,推荐选择没有辐射的C13。

余金丹医生也说了,即使检测时只有C14、没有C13可选,也不用太过担心,C14虽然存在辐射性,但做一次呼气实验所受到的辐射,跟人在室外接受环境一天的辐射量相当,只要不是频繁地进行,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

如果确诊已感染幽门螺杆菌,目前主流会推荐使用四联疗法,即同时口服四种药物,疗程为10-14天。

四联疗法的药物包括两种抗生素(杀菌),一种抑制剂(抑制胃酸,使抗生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一种铋剂(保护胃黏膜,减少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在遵医嘱的前提下,根治率可以达到90%左右,并且复发率只有1%-2%,是很有治疗价值的。

在这里,金丹医生特别强调,这两年市面上有号称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的牙膏等类似的产品,不要信!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数量有限,即使杀死了也没意义,幽门螺杆菌主力还是在胃部,最有用的还是组合疗法。

前文已经提到,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马上就有不适症状,而是有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这个过程可达十几年、几十年
而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需要吃下大量抗生素,同时辅助药物也会同时给身体带来严重不适感,对脾胃各方面功能都还比较弱、配合度也不够高的孩子来说,四联疗法很难顺利执行。
因此,余金丹医生说,和成人建议不同的是,孩子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的话,不用主动去做筛查毕竟即使查出来阳性,很大概率也是建议先不治疗的。

但是,她特别指出,如果娃已经持续2周以上出现胃痛、恶心、反酸等胃部不适,就需要带去医院消化科就诊了,医生会根据问诊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筛查幽门螺杆菌。

而即使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还是要再结合内镜检查,看胃部是否有病变,有病变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进行除菌治疗,整个诊断过程是非常谨慎的。

不过,虽然大部分孩子不用去做幽门螺杆菌筛查,但日常生活中对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却不能忽视。所以余金丹医生指出,平时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尽量分餐,使用公筷,避免餐具混用

虽然幽门螺杆菌主要留存在胃部,但口腔中也会有少量幽门螺杆菌定植,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大人不经意地嘬一下筷子,细菌后续就可能通过餐具、食物传染给孩子。所以想要降低孩子的感染概率,最理想的用餐方式就是分餐,以及每个人固定餐具。
不过说实话,改变一个家庭的用餐方式真的很难,实在没办法的话,就给孩子夹菜的时候尽量用公筷,或者开饭前就夹好菜,别用大人嘬过的筷子给孩子夹菜,更不可以把大人咬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另外平时餐具也尽量定期消毒。
如果家里有人确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感染者的饭菜和碗筷一定要和孩子的分开哦!
我们家已经用公筷了,其实做着做着也就习惯了。

2、勤刷牙,注重口腔卫生

家庭成员之间避免混用水杯、牙刷等,勤刷牙、使用牙线,减少口腔内食物残留,不给细菌创造繁殖条件。

3、勤洗手,少去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吃饭

饭前便后要注意洗手,外出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先洗手,并且最好先用有杀菌作用的洗衣液或肥皂洗手,再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尽可能把手上的污染菌清洗干净。
外边卖的蔬菜、水果,也许被很多人用手翻过摸过,所以吃之前也一定要清洗干净。另外尽量少去卫生条件较差的餐馆吃饭,不可控因素太多,容易造成细菌交叉感染。

4、一定一定不要亲吻孩子的嘴

亲吻孩子的嘴不光能传染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会传染疱疹、手足口、幼儿急疹、牙周疾病等。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人,不要亲孩子的嘴。

好咯,关于幽门螺杆菌我想分享的就是以上这些。总结来说的话,对于要不要去查幽门螺杆菌,成人和儿童的建议是不一样的。

成人:建议主动去筛查幽门螺杆菌,尤其是以下4种情况,满足任意1种,都需要尽早去做筛查:

 1. 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早期筛查;
 2. 有经常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打嗝、呕吐反胃、黑色粪便等症状;
 3. 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 本人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史。
儿童:无明显不适症状,不用去做筛查
如果持续2周以上有恶心、反胃、打嗝、胃痛等情况,需要带去医院,请医生做判断。

不知道妈妈们自己和家人有没有和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故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跟我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