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定位,是历久弥新还是招摇撞骗?

 笑翁 2021-11-12

做品牌的,大多知道一个理论体系: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体系

这个始创于1969年的理论,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

我是在2018年看完的这套书,并且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摘抄,可以说,对这套书还是印象蛮深的。

随着思考的深入,曾经无比信奉“定位理论”的我,对这个理论体系产生了些新的想法,今儿个聊聊。


01
定位理论的致命伤

定位理论最大的创见就是:以品类带品牌
要想做好定位,总共分四步:
一、分析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核心价值是什么。
二、找到市场空缺优势,给自己品牌定位。
三、为自己的定位寻找可靠证明。
四、配合所有资源,将品牌定位打入客户心智。

以上,就是定位的大体思路。举例:百事可乐
一、市场上的龙头老大是可口可乐,历史悠久。
二、找到自己定位,年轻化。创造口号:加入百事一代!
三、各种科学实验证明自己的口感更好,更受年轻人欢迎。
四、所有的宣传策略全部年轻化(音乐选择、偶像选择、风格选择等),将可口可乐死死钉在了“老古董”的位置上。


因为有过太多成功案例,让定位理论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独孤九剑”,引以为宝。不过,四十年时间过去,定位理论真的完美无瑕?

在我看来,定位理论有一个致命伤:一切从产品出发。
所有的定位,全部基于自身产品与竞品的调查,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给自己封顶了天花板。缺少品牌的文化输入。

而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的,是一家中国的营销公司——华与华
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原理》整本书说的就是这件事——如何让品牌融入一个文化母体。


02
品牌寄生

与定位理论相比,这完全是两种思路。
一种是从产品出发,找到市场空缺优势;一种是从文化母体出发,找到产品植入位置——这就是品牌寄生。
让品牌寄生在一个文化母体中,只要文化母体还在,购买就会发生。
而后者,才是真正长久之计的打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消费者不是生活在你的目标市场中,而是生活在一个文化背景中。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脑白金将品牌寄生在“过节送礼”这个文化母体中,让一个保健品成为最牛的礼品。

“田七~”是将拍照说“茄子”这件事儿植入到了品牌中,从此打入消费者心智。

如果,按照“定位理论”来,脑白金应该做的是这件事:

一、找到保健品龙头大哥,比如,它的核心优势是脑黄金。

二、定位自己脑白金的独特成分。

三、找到各种证据证明自己的脑白金含量。

四、教育消费者,用尽一切方法告诉市场有个叫脑白金的元素,它很牛。

我想,脑白金应该完成不了4步就死翘翘了。


03
品牌的自毁

其实,品牌与人一样,都有自毁倾向。

就像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也没见几个戒烟成功的。

看一个人,或者一个品牌,不要看他叫嚣着什么,而是要看他选择了什么。

一个不尊重文化的企业,就是给自己封顶了天花板。

一路高歌,整天对着自家产品自嗨。

定位理论是历久弥新还是招摇撞骗?

不嫁接文化,一定会从历久弥新变成招摇撞骗。

用品类带品牌,用文化带品类。

胆敢轻视文化的企业,永远够不到星辰大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