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337】天天读经典:知之为知之

 新文艺 2021-11-13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篇》

注释:

由:孔子的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
知:有解为“知道”。我的理解:第一个“知”,通“志”,“记住”的意思;中间四个“知”,作“知道”讲;最后一个“知”,通“智”,“有智慧”的意思。

直解:

孔子说:“由啊,我教导你的,你都记住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事求是),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现实意义:

这段话,如果单纯从字面意思、从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来说,很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如果引申开来,就大有文章,很多人就可能做不到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来说,可以理解为“应该知道的,就一定要记住了;不该知道的,就坚决不打听。即使不小心听到了,也要'烂在肚子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就像没听到、不知道一样。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可以这样解释:“对于自己掌握的信息,遇到应该知道或者可以知道的人,我们要让他知道,或者可以让他知道;遇到不该知道的人,我们就坚决不能让他知道。”
这确实挺考验一个革命者的智慧和意志。
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其实在和平年代,在当前,很多情况也同样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应该记住的,我们能不能做到了?不该知道的,我们又会不会去打听呢?不该让其它人知道的,我们又会不会去泄露、去传播呢?哪些是应该记住的?哪些是不该知道的?具体的分界线又在哪里?
有人将人的认知分成四种状态: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说起来可能比较拗口,理解起来似乎也有点小难度,我画了一张图:

1、知道自己知道:这种人就是“知之为知之”,一般比较自信,去做事的话一般也比较容易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要继续加强学习,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经验主义,避免陷入不知道自己面临新情况、不知道新问题的陷阱;
2、不知道自己知道:这种人可能缺乏自信,或者是行事比较小心谨慎。这种人在继续加强学习的同时,还应该培养、树立自信心,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要有主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3、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人最应该做到“不知为不知”,既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要敢于直面、敢于承认,并能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学习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切不可不懂装懂,否则就会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失去了学习弥补的机会,给别人留下眼高手低、愚蠢、虚伪等印象;
4、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人自以为是、狂妄自大,通常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对自己喜欢吹嘘,对别人总爱指手画脚,心里只有自己,什么人可能都看不眼里。
据资料显示,第1种人占0.9%,第2种人只占0.1%,第3种人占了4%,第4种人最多,能占到95%。我是第几种人呢?不知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