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金庸笔下的“女魔头”,可她也曾爱过人......

 张德芬空间 2021-11-13

本期主播丨雪冬

金庸笔下有形形色色的美人,而李莫愁却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

她曾拥有一手好牌,美貌温柔,却因被“渣男”抛弃,黑化成人人喊打的女魔头。 

后来,李莫愁自称出家,给自己冠了个“赤练仙子”的道号。

人果然如那赤练毒蛇一般,狠辣恶毒,杀人如麻。

她将“渣男”满门杀尽,绑架无辜稚童,甚至不惜杀害和仇人名字相似的路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天下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却在临死前,依然痴念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李莫愁一生的悲剧,因情而生,因背叛而起,更因她将自己锁在“恨”的牢笼中,不肯放下。

她的坏,是不受控制的发泄

在《神雕侠侣》中,曾有这样一段情节。

杨过和李莫愁为刚出生的郭襄寻找奶妈,来到一个村落寻觅刚生孩子的妇女。

找到人后,李莫愁随手便将女人怀中自己的孩子抢走,摔死在墙角。

无疑,李莫愁坏得令人发指,是个杀人魔。

然而,世人都批判李莫愁的坏,却很少有人想过,为何她会变得这样坏?

少女时代的李莫愁,温柔貌美、心地善良,而且常年生活在古墓中,心思单纯。

在偶遇受伤的陆展元后,李莫愁第一时间救治了他,并很快沦陷在他的温柔多情中。

后来,陆展元借“回家禀告父母”的由头离开,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李莫愁不相信情郎会背弃誓言,她不顾师父劝阻,毅然叛出师门,下山寻找陆展元。

最终,却只找到了陆展元和何沅君的婚礼。

她大闹婚礼,宾客却众口一词地谴责她破坏他人幸福,甚至打伤她、羞辱她。

爱人背叛,师徒反目,世人不解,在重重打击下,李莫愁黑化了。

其实任谁遭受到这样的打击,都会陷入对自我和世界的怀疑中,内心充满愤怒、痛苦和不解。

这时,充满内在力量的人会尝试与各种坏情绪相处,不抗拒,不打压,不转移,慢慢用内在力量去疗愈和抚慰自己。

然而,内心脆弱的人却无法选择,只能陷在痛苦里,与之对抗。

他们常常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向内攻击,一种是内外攻击。

本质上,他们企图打压或转移内心的伤痛和对他人的恨意。

一部分人会选择向内攻击,觉得一切错在自己,在内心不停责怪自己,甚至产生了自残、自杀的情况。

另一部分人选择向外攻击,他们会向伤害自己的人发泄和表达恨意。所以你会看到有些人在分手后,会一直质问伴侣为什么离开自己,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李莫愁选择的,是后者。

她将攻击对象转移到了外界,滥杀无辜,以发泄自己痛苦的情绪。

世间的恶,也皆源于对负面情绪的无法控制,源自内在的放纵发泄与攻击。

所有的不幸,都包含自己的选择与模式

但,李莫愁的发泄好像没有终点。

她的内在世界仿佛停在了目睹陆展元婚礼的那天,永远那么愤怒,那么痛苦。

李莫愁的人生,也从此像打了一个死结。

她变得越坏,现实的一切就越糟,她就越缺乏直面痛苦、改变当下的勇气。

她只好继续用坏和攻击作为自己的防御武器,以免自己被指责、被伤害。

陆展元夫妇死后三年,李莫愁仍然不放弃报复的念头,杀害了陆展元弟弟满门。

在江湖上,她之所以被称为女魔头,是因为她杀人如麻,甚至只是因为路人的名字有些像何沅君,她都要杀了对方。

她沉溺在赤练仙子的“坏”中,十年如一日的恨着、发泄着。

为何她停不下来?

——是因为她没有勇气选择变好。

当初,李莫愁的师父劝阻她和陆展元恋爱,但她一意孤行,甚至师父死前,她都没有再见上一面。

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幸,这不幸中一定包含着自己的选择与模式。

可是,承认“是我伤害了别人”“是我错了”,比接受“是别人伤害了我”,要痛苦太多了。

李莫愁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将懦弱地自己的不幸和遭遇全部归咎于外界。

“我才是被伤害的那一个,都是别人的错!”

因为无力战胜自己,为了逃避改变当下的责任,也为了不再被伤害,把全部的责任,推卸到外界,这是很多人为自己找的一个逃避的通道。

他们不断放大自己受到的伤害,用防御的姿态面对全世界,在自己与外界间竖起高高的墙,只期待外界去改变,自己却除了自怨自艾,无所作为。

然而,这样的墙只会加固他们真正发生改变的壁垒。

所谓解忧良药,不过是诛心毒药,只会让人沉溺在痛苦与恐惧中,与世界为敌。

自怨自怜,其实是受害者心理在作怪

将一切问题和不幸归咎于外界、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心态,我们称之为受害者心理。

张德芬老师也曾谈起“受害者情结”说:

“都是别人的错,他的行为、他说的或是他没做、没说的,让我受到伤害,所以我痛苦。有受害者情结的人,就是无法对自己生命负全责的人。

他能做的,就是自怨自艾自怜,即使知道这些对事情、对自己、对他人一点帮助都没有。”

是的,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在受到创伤后,会习惯性地将自己遇到的不幸,完全归因于他人。

存在受害者心理的人,常常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心态消极,惩罚自己,怨恨他人

受害者心理的本质,即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认为他人都在有目的地伤害自己。

他们的口头禅通常是:

怎么就我这么倒霉呢?

这个职场太黑暗了,充满了不公平,所以我才得不到晋升。

他凭什么不喜欢我?这个世界太冷酷了,没人喜欢我这样的女生。

在这样的心理中,他们会迫使自己不断重复痛苦的记忆,让屈辱性记忆走向极端,从而催眠自己是个真正的受害者。

因此他们难以原谅他人,心中充满怨恨。

2. 把一切责任推给外界,不敢正视现实

婚姻家庭咨询师Vicki Botnick表示,受害者心理的一大特点,就是责任心的缺失。

他们完全拒绝反省和改变,拒绝考虑自己在一段关系或者一个团体中的责任和作用,而是把一切都推给他人和外界。

只要遇到障碍或问题,他们就会说“我是被伤害的一方”,从而找到放弃和逃避的借口。

为了避免被责备、被拒绝和被伤害,他们总是喜欢选择放弃。

3. 将情绪依附于他人

在亲密关系中,受害者心理人群同样不愿意承担责任,相反,他们将一切喜怒哀乐的缘由都推给伴侣。

因此,心理研究证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也常常会产生焦虑型依恋。他们害怕伴侣不够爱自己,时时刻刻力图各种各样的方式证明对方的爱。

只要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感受到了被伤害,他们便会将矛头指向自己的伴侣,让对方陷入自责。

这种完全依附于对方的爱恋,常常令人窒息,再多的关怀在受害者心理面前也是无底洞。最终,无休止的焦虑和“作”消磨掉了所有的爱与关怀,伴侣离开。

受害者心理就像一根根扎在身上的刺,让人们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伤害他人。

看清自己的模式,走出受害者心理的束缚

德芬老师在《活出全新的自己》一书中说,人常常在受害者牢笼中打转,想要离开这个牢笼,就必须从受害者的角色中挣脱。

1. 收起报复心理,因为被报复的最终是你自己

4年前,毛晓彤曾上演过一出教科书级别的分手。

在男友出轨的事实面前,她果断搬家,光速分手,到3小时就了断了4年的感情。

更可贵的是,分手后,她从未在社交媒体和公众面前,对分手原因、双方对错只字不提,只是公开了单身的状态。

不报复,不纠缠,不陷在受害者的脚本里无法自拔。

因为伤害已经发生,与过去纠缠就是一次次与伤痛纠缠。看起来对外是在报复对方,但实则破坏的是自己内在的平静与安稳。

2、放下防卫,走出受害心理

无论表面看起来是否坚强,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感受脆弱和伤痛。

为了不触碰这些负面感受,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催生出一个防卫层,也就是你的社会面具,来包裹住过去的痛苦和不安。

然而,在脆弱的最深处,却藏着你真正的自我。不抵达核心真我,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喜悦和内在的成长。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需要放下自我防御的心态,放下害怕被伤害的内在恐惧,面对自己的脆弱。

接着,全然接受自己的阴影与负面情绪,相信这是自己的一部分,直视痛苦,并拥抱痛苦。

只有这样,你才能触碰到那个最真实的自我,在本源中找到喜悦、安详和自在。

当你放下受害者的心态,你也将给外界、给他人带来更多力量和改变。

最重要的是,你将收获一个自信而完满的全新自己。

策划 | 饿鱼

编辑 | 艾米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