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方头”与方头

 三自之我 2021-11-13

“不方头”与方头

杨仲达

  天津有句土话叫“不方头”。这句话什么意思?天津人大都能明白。其实,“不方头”的表述和其字面意思恰好相反,“不方头”的意思就是“方头”。比如,天津人会这样说:“嗨!你还不知道他吗?他那人办事不方头!”就是说,那人是个愣头青。

  中国社会文化讲究圆通,这是处世之道。而“方头”之说,则是与圆相对。中国人讲究“外圆内方”,即使有意见、心里愤怒,也不道破,还要笑脸相迎。这是修养,也是本事。

  “方头”,我们可以按照“海绵宝宝”的形象去理解,就是一个四方体的脑袋。做人若如此,那可好不直率,简直是直到了九十度角。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方言中流行“棱子”一说,更幽默一点的说成是角铁。直,而且刚硬如铁。“棱子”就是“方头”的意思,不合时宜、不分场合、不能商量、不计后果地为人,只走直线、只拐直角地处世,看似刚直不阿、倔强顽强,实则智商情商都较低。

  北宋赵令畤在其著作《侯鲭录》卷八中已经明确写道:“今人谓拙直者名方头。”就是说,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有“方头”这个颇为形象且精准的词语。那么,这句话流传至今,为什么又成为“不方头”了呢?

  从宋到元,在元杂剧中,“方头”前后突然多了一个“不”。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中称:“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无名氏《陈州粜米》中称:“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在这里,出现了“方头不劣”和“不劣方头”,只是顺序颠倒,而文字相同。也在元代,郑廷玉的《金凤钗》里说:“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这里则是“方头不律。”

  “方头不劣”“不劣方头”与“方头不律”,都加了一个“不”。其中,前两者与当下“不方头”的用法近似,“不”类似于一个虚词。而“方头不律”中的“不”却是实词,因为“律”即为规则、法度,而“不律”即有不合常规之意;用天津话讲,就是“不着调”的意思。当然,从“方头不劣”“不劣方头”与“方头不律”,如何演变成如今的“不方头”,还得就教于方家。

  “不方头”是天津方言,但它也是北方方言,使用范围不局限于天津。其他很多天津方言也是如此。天津方言的音调有独特的“方言岛”现象,但它的文化内涵却是广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