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经方的用量问题,历代医家争吵不已。现...

 魏征故乡人 2021-11-14
关于经方的用量问题,历代医家争吵不已。现代的医家,近些年来我们的经方大师们一般主张要大剂量的应用《伤寒论》里面的经方。但是我今天在读到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这本书时发现,他却并非是这样观点。大家可以看下面这段话:

“仲圣方之药量,以斤两计,骤观之,似甚重。实则古今权衡不同,未许齐观。历来学者考证,达数千家,比例各异,莫知适从。且古今煎法服法悬殊。古者若桂枝汤但取初煎之汁,分之为三,曰一服,二服,三服。今则取初煎为一服,次煎为二服,是其间不无径庭。姑摒此种种勿论,简言之,吾师(即曹颖甫)之用量,大抵为原方之什一(十分之一),例如桂枝、芍药原作三两者,师常用三钱是也。余视证之较轻者,病之可疑者,更减半用之,例如桂、芍各用钱半是也。以此为准,利多弊少。 ”

这说明曹颖甫先生用经方的话,在用量方面还是比较保守的,非常慎重,甚至有意减量使用。我在临床使用经方的话,我也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选用经方效果好与不好,跟跟剂量的大小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反倒是跟你选择的方子有关。因为我常规用量都是15克以内的,
只有一些矿石类的药物才会用到30克至60克,
但是临床上我发现效果还是非常好。

那么,经方我们在选取大剂量的时候,
它有很多的缺点,比如患者可能服用之后,如果不对症,副作用就会比较凶猛。其次,我们用大剂量的经方,有一点是出于不自信。换句话说,有想要快速取效这样的一种想法在里面。另外的话就是我们用大剂量的经方,有时候会掩盖你辩证不准确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说,病人是一个寒症,你直接附子下去就60克起步或者更大的量,且不说你这个方子对不对,就那么这样大剂量的温热的药下去之后,
病人身体会肯定会出现一个较大的波动。这种情况下,患者有效还是无效,就很难说是你这个方子对症不对症。所以说这也是笔者工作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走火神派这条路子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都知道,火神派的话,它的
用药是以大剂量的干姜附子这样的药为主的。
笔者用附子的话,一般都是6克起步,重的会用到15克,20克的情况就很少,但是临床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里并不是说要批判那些用大剂量经方的人,
只是说我们在使用经方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该用大量用大量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要知道经方猛于虎,是药三分毒,这是作为一个医者一定要谨记于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