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为何时代是在退步而非进步!?

 小单老师 2021-11-14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经·第三十八章

老子心得:

1、真正有道德的人,脑子里根本没有“道德”这个概念,做事全凭本心和本能,因为他已经将道德内化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道德自觉:他没有“我”的人设,没有“我在做好事”、“对方受了我的恩惠”这种杂念;比如看到落难者就去救助,看到受伤的小动物就去救治,而不是去搞各种伪善的“行为艺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首善”或者道德品质极其高的人,那样带表演性质“装”出来道德,不是真的有德。比如曾经的首善陈某标之流。

2、为何下德不失德,但却无德呢?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精明算计的结果。他矫饰虚伪,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只是把道德当成工具和手段;还有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城府和算计,但满脑子道德教条,对错好坏,已然陷入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之中,虽说是“为我们好”,可一旦我们的行为与其价值观相抵触,便进行口诛笔伐、道德绑架,其实与真正的道德无关。比如父母逼婚现象,往往把不结婚跟不孝等同起来。

3、我们经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一章老子给出了解释,阐述了由道到德、仁、义、礼,人类社会一步步堕落的过程,说明德的产生是由于道的丧失,进而德失仁生,仁失义生,义失礼生。而礼,又是制造动乱的祸首,因为礼的产生是社会忠信不足和缺失所致,由此便出现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所谓的“文明就是虚伪的标志”,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在我看来,老子对于社会和时代的看法,应属于悲观主义者他并不认为时代在进步,反而是在退步。就像现在,因为礼崩乐坏,所以我们只好拿残暴的国家机器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而非以德服人,这也是实属无奈。其实孔子对此也有类似的论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有时我就在想,如果老子穿越到现代社会,看到那么多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甚至底裤的事,不知会作何感想。

PS:如果喜欢文章,记得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哦,感谢万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