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

 半窗晴日 2021-11-15

昨晚重温了余华的《活着》。在我阶段性被存在和意义困扰得不行的时候,我的手,总是不知不觉地带着我翻开这本书。

里面的台词熟得我几乎都能背出来了,但是每次看,内心依然避免不了那种痛感和震撼。

我震撼于主人公福贵惊人的生命力和忍耐力,我震撼于命运之手的残暴凶狠,我震撼于一个人经历了那么多悲剧之后竟然还能与命运和解。

可能对于生命,我还是不够理解、也不够敬畏吧。而生活粗砺真实的那一面,更是令人恐慌。

福贵跌宕起伏人生的背后是多灾多难中国的历史,解放战争、大跃进、3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这一系列的苦难背后,既有天灾又有人祸,而渺小的个体置身其中,注定成为悲剧的注脚。

在我出生的那个世纪里,在我看不见摸不着的角落有过那样一他们被生活狠狠凌虐,对他们来说“活着”特别吃力,光是“活着”就用光了所有的力气运气。

福贵出生在富贵的徐家,可年轻时他沉迷于吃喝嫖赌,可劲儿作,后来被赌场高手龙二下了套,把祖宅和家里一千多亩土地都输光了……

这个开头还是很正常的。然而,福贵真正悲剧的人生还没开始呢。家里破产后,福贵他爹活活被气死了,一年后,他娘病了,他进城去找医生,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几年后九死一生、吃尽苦头的福贵终于逃回家,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养大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后变成了聋哑人。

福贵的悲剧人生并不是到此为止,命运之神继续对福贵开着不怀好意的玩笑。妻子家珍患有软骨病;儿子有庆在县长夫人生产大出血时,为了救县长夫人而被抽光了身上的血而死;女儿凤霞嫁给偏头二喜,产下一男婴后,因产后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家珍在凤霞死后三个月也病逝了;孝顺的女婿二喜在搬运时被水泥板砸死;外孙苦根随着福贵生活,苦根生病时福贵心疼他,给他煮了豆子,不料长期饥饿的苦根一下子敞开肚皮吃,活活被撑死……

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全部都死了,最后,只剩福贵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命运对福贵何其残忍!眼睁睁看着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痛,福贵人生的主旋律就是饥饿和辛苦劳作。福贵经历了这么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老年的他反而看开了——他觉得自己亲手埋葬了所有亲人,亲人们至少都有人收尸,福贵的人生再无牵挂了,他反而坦然地坚持为了活着而活着。

真是悲剧惨痛的一生!正如福贵唱的民歌——“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最初我们降临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走。我们总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总是人为地赋予人生很多意义但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人生浮沉各异势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浪潮和命运之手推着前行,意义本身其实非常虚无和抽象,而活着才是唯一踏实和具体的

福贵的一生多灾多难,但是他却没有抱怨,他始终用坚韧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大大小小的打击。

晚年福贵“我”讲述他的命运时,坦然、自得、平静,他甚至能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个理论来自我安慰。龙二因为设套骗了福贵的土地,后来在土地革命战争被当成地主枪毙,福贵一阵后怕和庆幸——若不是输掉了家产,也许被枪毙的就是自己了。

福贵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且坚韧的。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福贵一家在各种灾难和饥饿中,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在穷困和极端情况下,人性里的恶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

比如说有庆为了救县长夫人而献血时,本来献血是不会死人的,但是医生护士面对一边是县长夫人,一边是穷困学生时,所有人都把生命的天平向权势倾斜。医生拼命抽有庆的血,在有庆喊“头晕”时,医生还轻飘飘地一句,“没事,抽血都会晕”,在有庆昏迷在地时,医生没有停下来抢救他,而是冲进产房救县长夫人……

以及,自然灾害时期,家珍回娘家时,拿回来弥足珍贵的一小包米,福贵一家在夜里像做贼一样偷偷熬着粥,生怕被村人发现。而村人寻味而来时,毫不客气、理所当然地在富贵家翻箱倒柜,家珍把米藏在胸前才“逃过一劫”……人一旦饥饿起来,为了一口吃的,都能毫不犹豫地牺牲掉人性。

这些都太沉重了,沉重到你竟然不知道去怪谁。人性里被饥饿激发出来的恶意,都是无解的。

福贵最终选择和苦难和解,与命运和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对他来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你可以说福贵是被苦难打击得麻木了,但是我觉得不是。

正如作者所说,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福贵是中国文化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杰出代表,即使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惨打击,即使最后孑然一身,他依然选择好好活下去。

在文革时县长春生被批斗得快想不开时,福贵还能放下芥蒂劝他,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福贵在经历了那么多不幸之后,居然能够悟出,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种坚韧和乐观,也是福贵被生活打击得毫无招架之力后的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吧。

福贵想念家人的时候,也难过,也痛苦,但是,沉重的劳作使他无暇去顾影自怜。福贵朴素的人生哲学里,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余华始终是一位冷静的旁观者,他以近乎冷酷无情的笔调叙述着福贵身上的苦难,他借着福贵的命运,告诉我们,“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词语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无聊和平庸。”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到, 死是一种无须着急去做的事, 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对苦难的忍耐,对活着的思考,在余华的创作里一以贯之。余华在《兄弟》中写,我一直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奇妙的民族。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足以令数个民族都灭绝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活下来了,而且一代又一代繁衍得非常好

余华在这本书中,干脆直接以“活着”为书名,把所有的苦难叠加到主人公一人身上 , 以此探讨人类千万年来最本质的问题:活着。

福贵一次次地失去家人,仿佛就是为了证明“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他为多舛的命运呐喊过,为亲人的离去痛哭过,为艰苦的生活反抗过,但至亲离去后,他还是坚持活着。

福贵忍受命运抛过来的幸福、快乐、痛苦、劫难,他终于能够坦然且平静地对待活着这件事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