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了20年心理学,我发现高级幸福是脑子里一片虚空

 响亮2013 2021-11-18

心理咨询师,一直是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职业。

有人认为咨询师能洞悉人心,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别人情绪的垃圾桶。

在我看来,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10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不仅帮助了无数来访者走出焦虑,也确实改变了我很多!

最重要的变化是,我的内心变得平静平和,终能体味幸福。

而这种幸福,藏着玄机。

它不是满,而是空。

曾经我的头脑中,总是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思绪想法,不管工作还是生活,甚至连睡觉时都在高速运行;而现在,当我不需要思考的时候,头脑中经常一片虚空,什么想法都没有,但内心却觉得安宁。

这种感觉很妙,就像一只午后慵懒的猫,什么都不想,却极尽悠然自得。

除此之外,我的压力值、心率等生理指标都随之下降,也许心静了,压力水平与心率自然降低了。

而在数年前,我和很多来访者一样:遇事容易多思多虑、时常担忧各种不好的结果发生、情绪紧张易怒、在人际交往中也在意别人评价…… 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让我体验到,不为外界所扰、不为想法所困、不为情绪所忧的状态,有多幸福。

这种状态,我希望每一个来访者都能获得。

01

生而为人,普遍焦虑?

心理学家海灵格说过:“一个人无法真正给予他所不曾拥有的东西”。

我始终坚信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前提,是咨询师自身须拥有来访者所期望获得的特质,比如良好心境、稳定情绪与强大内心。

因此,心理师首先需要拥有给予来访者的东西。

一个咨询师的成熟人格、对来访者无条件的接纳、共情与理解等对来访者所产生的帮助往往大于技术本身。

然而,咨询师的成长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一路,我也走了近20年。

我在2002年开始学习心理学,出于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我被心理学深深吸引。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经常被身边的人问到,心理问题与困惑该如何解决?

当时,可把我愁坏了。看到别人饱受心理困惑,我非常希望能帮助他们解除痛苦。

于是在本科阶段,我报读了心理治疗课程,开启了作为心理咨询师的道路。

本科毕业后,我又从新西兰辗转来到英国,并选择了后现代疗法——ACT(接受与承诺治疗)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将焦虑作为我的主攻领域。

毕业后,我在一家心理专科医院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

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压力、焦虑,因现实压力而导致的焦虑状态无处不在。

我曾经也深受焦虑和压力困扰,经常为不同的事担忧、感到紧张,左思右顾等等。

例如:上学时因考试感到紧张,担心考不好,甚至不能毕业。想到如果留学不能毕业,一切将化为泡影,如何面对家人?毕业后又对前途与发展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为此而忧虑不安。

好不容易找到喜欢的工作,又常担忧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不能让客户和领导满意,经常处于紧张与忙乱中……

总而言之,就是时常觉得,生而为人,真累啊,不像是在品味生活,仿佛是背着只增不减的包袱,不停地赶路。

很多人也许觉得这种状态普遍,并早已习惯了,谁不是这样疲惫地活着呢?

上学时,担心成绩;上班时,担心KPI;单身时,担心心找不到对象;结婚了,担心婚姻出问题……不管什么状态,总是焦虑,总有压力。

但这种常态,真的是必要吗?

02

能够放下想法,

是一种新的境界

有人说心理咨询师最好的老师,不是大学里的教授、书本,而是来访者。

的确如此,对我而言,在医院工作积累的大量焦虑案例,对我的专业提升和自身的改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深究来访者问题的同时,我发现,我与来访者有一些近似的,引发焦虑的思维模式,比如:自我的消极暗示、无节制的穷思竭虑、过度对完美的追求等等。

当遇到一件悬而未决的事,往往很容易想到负面结果,并有可能由此而展开一系列负面的联想,越想越害怕,最终被自己所想象的结果吓倒。

正如海涅所说:“幻想出来的痛苦一样可以伤人”。

虽然是假想的情景,但却真实地影响情绪。如果再不断穷思竭虑地联想,很容易进入“灾难”的深渊中。

随着接触的病例越多,在不断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焦虑和压力可以不是生活的常态。

如果能对自发的负面思维、消极的暗示进行节制,焦虑和压力就会越来越少,情绪也会越发平静,生活也会慢慢呈现出它本真的样子。

后来,不断有来访者谈及,在看到我安宁和积极的心态后,给予了他们希望,我也开始反思,作为咨询师本身的特质带给来访者的影响。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天,我在诊室突然感觉到内心无比安宁,仿佛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明显变弱,头脑空空。不工作时,什么念头也没有,工作需要时思维会被快速调动。

起初这种感觉甚至有些吓人,因为这是一种类似“麻木”的感觉,但非常不同的是内心平和、精神安定,还不时地泛起淡淡地欣喜感,这种感觉很淡,但很舒服。

后来,我渐渐地意识到或许这是一种新的境界。

事物经常会呈螺旋状发展,当发展到高阶阶段似乎又回到初始状态,但其本质却有着天壤之别。

就拿情绪为例,正常人经历着生活百态,体验着七情六欲,这很正常。

但情绪的反应应在一定的限度内,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并且出现较为频繁,就有可能发展成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比这更糟糕的是麻木不仁的状态,比如当一个人遭受了重大创伤或自然灾害时,又或者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等。

当引起各种负面情绪的思绪、念头不断地减少,内心也渐进归于平静,负面情绪也会随之消失,或存留的时间越来越短暂。

内心安宁,祥和之气自升。所谓“无念则心静,静中气自平”。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霍金斯博士,在他的“心理能量等级”中指出:平和是一种比开心、喜悦更高层次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让我对外界事物能以一种更加友好的心境去面对,仿佛整个世界也变得友善了,内心也体验到一种柔软。

此外,由于平时的想法变少了,感到每天能量的消耗也随之减少,精力变得更加充沛。

我体会到大脑就像安装了开关。只在用时才打开,不工作时似乎更多保持休息状态。因此,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

03

那么如何获得平和?

a. 思维阻断

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会产生成千上万的想法,大多数时候这些想法可能对我们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因此当我们开始担忧一件事,并由此联想到各种 “灾难”的想法时,可以及时评估两个问题:

①发生自己所担心情况的机率有多大?

②我又该如何来更好地应对?

如果机率并不大,就需要及时阻断这种负面的暗示及联想,将自己的关注快速地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b. 放松与正念冥想

焦虑往往不仅是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并且也常伴有心率快、呼吸急促、肌肉紧绷等躯体化反应。因此,通过放松训练可以很好地缓解焦虑。

放松时或坐或平躺,保持姿势舒适为宜。同时,放慢呼吸频率,缓慢地进行呼吸。

吸气时随鼓起小腹吸满为止,呼气时随腹部自然收缩,每次坚持15分钟以上即可。焦虑情绪会随缓慢的呼吸而得到缓解。

此方法称为腹式呼吸法。

还可以将注意力保持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比如将注意力集中,静静地体会着腹部的起伏。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清除头脑中的杂念,避免发散性的思维。长期的训练会令我们注意力更加专注。

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正念冥想的方式来体会自己当前正在经历的焦虑情绪,只是默默地体会着这种感觉,充满好奇地、接纳地体验着这种感觉,而不对其进行任何负面的评判。

c. 接纳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或者抱着自己心爱的宠物时,仿佛心都融化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犹然而生,甚至希望此刻时间凝结,留下这份美好!

这就是接纳。

我认为接纳可以有两个层面:即对情绪的接纳和对自己、他人的接纳。

很多时候,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由于某些事件引发的情绪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情绪的反应。

当人们产生焦虑时总是试图马上要消除它、压倒它,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干预技术是很难的,当不能“干掉”焦虑,内心可能会更加烦躁、无助。

而这种因为焦虑而感到的焦虑破坏力更强!所以,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处,带着它们去做事儿,反而更易使我们的心境平静下来。

其次,做到对自己与他人的接纳。

任何事情的产生总是有其合理的原因。

比如,你可能会因为别人一句无礼的话而愤怒不已。是否可以尝试去寻找他行为的合理性?比如,当时环境使然;或者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带给他的行为模式?

要真正做到接纳就需要放下自己的思维框架,从对方的视角、经历来尝试感受他、理解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

当我们以善意、抱持来接受自己与他人时,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柔软,愤怒、敌意等负面的情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平和喜悦萦绕于心。

这种感觉你体验过吗?

如果你此刻陷入疲惫、压力或者焦虑状态中,深受折磨,请相信这不是生活的唯一模样。

你可以选择走进咨询室,让咨询师用全然的接纳,陪伴你去找到你属于你的平和,彼时你也许会发现,活着原来是这么怡然自得的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