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AMA子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到底怎么看?

 外科黄文斌 2021-11-19

众所周知,对肿瘤患者来说,治疗有效的金标准是生存上获益。

尽管2020年FDA批准病理完全缓解(pCR),作为高危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的替代终点[1],但是关于pCR是否能转化成生存上获益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因此,探索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其它指标与生存相关性,也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近期,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aura J. Esserman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JAMA Oncolog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2]。

他们对I-SPY2临床试验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残余病灶(RCB)与无事件生存期(EFS)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RCB越少,复发转移的概率越低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后,RCB在不同的乳腺癌亚型以及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中,均是十分稳定的预测预后指标,是对比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疗效的有效评估手段

图片

文章首页截图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I-SPY2临床试验。

I-SPY2研究是基于影像和分子分析预测治疗效果的系列研究。

相比传统的临床试验,I-SPY2做出了重要改变。I-SPY2针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采用平台试验,通过适应性设计方案,帮助研究者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快速获取研究数据,极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I-SPY2试验中对照组为标准治疗,试验组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研究药物,主要研究终点是RCB 0/pCR。

如果研究终点达到预设目标阈值(Graduation,相比对照组pCR率提高85%),则扩大人群进行Ⅲ期验证性试验[3]。

截至2021年8月最近一次更新,I-SPY2已经设计了包括标准治疗方案在内的28个治疗方案,计划共纳入4000例患者进行相关研究(NCT01042379)[4]。

图片

I-SPY2试验设计方案

研究中RCB通过几个因素来评估,包括乳腺原发灶残余肿瘤范围、残余肿瘤细胞密度、原位癌占比、阳性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癌最大径,评估完成后可获得RCB指数,及对应的RCB分级(RCB 0/1/2/3四个级别,数字越小说明残留病灶越少)

与传统新辅助疗效评估系统Miller-Payne(MP)分级只对原发病灶进行评估相比,RCB分级对原发灶残留肿瘤和淋巴结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估,更加注重肿瘤的整体退缩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估疗效

Laura团队发起的这个临床研究,一共纳入了I-SPY2试验中950名2/3期复发风险高危的乳腺癌患者,排除了新辅助治疗后因疾病进展等原因而没有手术的12名患者后,剩余938名合格患者。根据HR和HER2状态以及治疗方案进行分层分析。中位随访52个月。

这些患者中,357(38%)为HR /HER2-,320(34%)为HR-/HER2-,173(18%)为HR /HER2 ,88(9%)为HR-/HER2 。除了对照组,研究型治疗一共包括9组。

分析RCB和乳腺癌亚型相关性可以看出:与其它亚型相比,无论将RCB作为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进行分析,HR /HER2-患者都有着更高水平RCB。这也反应了HR /HER2-肿瘤本身对化疗敏感性较差。

图片

乳腺癌各个亚型中RCB分布情况

在分析RCB与预后相关性方面,可以看出RCB与EFS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无论在总体水平上,还是乳腺癌各个亚型,或者按照治疗分类(研究终点达到预设阈值组、未达到预设阈值组、对照组)EFS事件的发生率与RCB指数均接近线性相关

在分析不同分级的RCB在乳腺癌各个亚型中对EFS的影响时,从Kaplan-Meier曲线可以看到,在各个乳腺癌亚型中(HR-/HER2-:HR1.75;HR /HER2 :HR1.55;HR-/HER2 :HR2.39;HR-/HER2-:HR1.99;),不同RCB分级组别之间都能较好的分开,尤其是R0/1与R2和R3之间。RCB分级越低,事件发生率也越低

其中,在HR-/HER2-和HR-/HER2 这两类亚型中最为显著,这也与既往临床试验分析的结果相符: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达到pCR后预后更好[5]。

图片

乳腺癌各个亚型中,RCB四个分级之间Kaplan-Meier EFS曲线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的治疗也会显著影响RCB的分布。

在乳腺癌不同亚型中,达到预设阈值的治疗方案(Graduated)组RCB明显低于未达到预设阈值的治疗方案(Not graduated)组和对照组,这种差异同样在HR-/HER2-和HER2 这两种亚型中更加显著。

总的来说,从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新辅助化疗后RCB确实与患者生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CB能够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的风险进行很好的预测。

图片

参考文献:

1.https://www./media/83507/download

2.Symmans WF, Yau C, Chen YY, et al. Assessment of Residual Cancer Burden and Event-Free Survival in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High-risk Breast Cancer: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I-SPY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Sep 16]. JAMA Oncol. 2021;e213690. doi:10.1001/jamaoncol.2021.3690

3.https://www./i-spy-platform/i-spy2

4.https:///ct2/show/NCT01042379?term=NCT01042379&draw=2&rank=1

5.I-SPY2 Trial Consortium, Yee D, DeMichele AM, et al. Association of Event-Free and Distant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ith Individual-Leve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in Neoadjuvant Treatment of Stages 2 and 3 Breast Cancer: Three-Year Follow-up Analysis for the I-SPY2 Adaptive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020;6(9):1355-1362. doi:10.1001/jamaoncol.2020.2535

责任编辑丨BioTalk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